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重回记忆里的故乡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红十字会“博爱寻亲”公益项目侧记

时间:2021-07-30

3月,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黄晓红接到一通从北京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叫耿翠玉,她向黄晓红求助,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生活在浦江县的亲生父母。

这些年来,黄晓红已记不清接到了多少寻亲的求助电话,但这一次,情况更紧急。

尽力找到他们的家

耿翠玉读小学的时候,意外得知自己是被抱养的,那时她才得知自己来自浦江,这个地名从此印在她心里。1996年,耿翠玉考上大学,后来又到北京读了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现在已拥有自己的家庭,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在一次体检中,耿翠玉发现自己患上白血病,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那时起,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变得更强烈。

得知耿翠玉的情况,黄晓红立即在网络上发出寻人启事,并前往浙江省迪安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基因对比。遗憾的是,一周后,黄晓红没有得到样本匹配成功的结果,耿翠玉的寻亲线索就这样中断了。

黄晓红感到难过,但没有放弃希望,她想继续努力为耿翠玉找亲生父母,“不管人在哪,我们总要尽力找下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浦江及周边县市的一些孩子被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家抱养。这些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故乡寻亲。从2010年开始,就有一些被抱养的孩子自发来到浦江寻亲。苏丽就是其中一名。

2015年,苏丽从河北赶到浦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找到黄晓红。

“她跟我说,长大后获知自己是从浦江县民政局抱养的。打那时起,她时时刻刻都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同时,她的心情也很复杂。一方面,她埋怨父母当初把自己送走;另一方面,她又想看看父母是什么样的。”黄晓红说,“苏丽的故事让我很受触动,我当时就想,红十字会应该把助人寻亲这件事做起来。”

许多被抱养的孩子长大后回到浦江,都会通过浦江县民政局查询当年的抱养信息,试图从中找到亲生父母的线索。但由于时间久远,当年登记信息多数不够清晰、准确,也存在信息缺失的情况,寻亲的孩子很难通过这条途径实现愿望。

千方百计破解寻亲难题

为破解寻亲难题,黄晓红尝试了很多办法。起初,黄晓红收集寻亲者的故事,编写成文通过本地有名气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出去,让更多当地人关注寻亲者信息。

“寻亲故事发布后确实获得了很多关注。很多人看到文章就来联系我们,告诉我们当年他们把孩子送到哪里了,想看看是不是也能通过我们找到孩子。渐渐地,我发现大部分是无效信息,因为很多父母只能提供当年把孩子送到民政局、政府等地方的信息,没有记忆特点,很难实现诉求。”黄晓红意识到,“这样找下去无疑是大海捞针,要找到更精准寻亲的方法。”

于是,黄晓红建立了一个“寻亲群”,让有寻亲愿望的人进到群里。一方面,大家交流更方便,更容易获得对称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助力县红十字会整合信息,为进一步精准寻找亲人提供帮助。

随着寻亲信息不断积累,黄晓红想到用DNA基因库来开展寻亲活动,“将这些寻亲者的DNA信息收在库内,进行科学高效的比对。基因库血样越多,比对上的概率就越高”。但是,当时寻亲者要做DNA检验比较复杂,花费也很高。

为此,黄晓红和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专门跑到杭州,找到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谈合作,希望建立具有公益性质的基因库。“一开始,对方很犹豫,觉得这些工作不成气候,很难做成”。就这样,合作的事情搁浅了一段时间。

在等待建立基因库的日子里,黄晓红依然坚持通过各类媒体发布寻亲信息,“寻亲群”里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在积极行动,推进打拐、寻亲等活动。“也许时机到了。”黄晓红再次前往杭州,“我告诉对方,寻亲队伍已经很庞大了,又发展了很多志愿者共同来做这件事,准备工作已经成熟。”

2016年7月,迪安司法鉴定中心正式与县红十字会签署协议,共同建立DNA博爱基因库。黄晓红找到了帮助寻亲者实现愿望的方向。

他们终于回到故乡

基因库建立后,浦江县红十字会着手开展采样工作。2017年2月,县红十字会举办了一个大型寻亲会,20名寻亲者完成了采样。

王桂云从河北邢台赶来,她的母亲潘新梅早已在寻亲会现场等候。“依据现有资料和DNA比对结果,在排除同卵多生、近亲和外援干扰的前提下,支持WZ17009701为WZ16092001的生物学母亲。”听到这个期盼了35年的消息,母女俩不禁潸然泪下。

寻亲会举办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媒体纷纷上门采访报道县红十字会寻亲工作。一时间,寻亲的招牌打响了,越来越多人找到县红十字会登记寻亲信息。“那一次很幸运,我们一下子就比对上了3对。后来,每年都陆陆续续有好消息传来。”谈起寻亲工作获得的成果,黄晓红感到很开心,但在欣喜之余,她也有新的愿景:“我希望这项工作能推广开来。如果能联动资源,有更多红十字组织来做这件事,基因库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2017年8月起,县红十字会把每月8日定为博爱寻亲DNA固定采集日,与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共同为寻亲者采集DNA样本。

2018年元宵节前夕,来自河北邯郸的乔丽霞通过基因库在浦江虞宅乡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第二年寻亲会上,乔丽霞也去了现场,她想为其他寻亲者加油鼓劲。那一年,参加寻亲会人数达到165名,相较前两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2021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旨在帮助更多失散、被拐儿童家庭早日实现团圆。县红十字会积极响应,分别于6月21日、7月8日开展DNA集中采样工作,共有96个寻亲家庭的父母采集了DNA,目前已有8对成功比对上。

“从2015年至今,‘博爱寻亲’公益项目已经在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黄晓红介绍,浦江本区域已采集1500余人次DNA样本,有56个家庭通过自由比对和亲人团聚。同时,寻亲范围向全省,乃至全国扩大,有15000余名寻亲者加入基因库,促成了319个家庭团聚。

如今,浦江县红十字会的做法被全国多地红十字会借鉴,促成了多地失散家庭团聚。黄晓红当初的愿景,也在慢慢实现。

记者   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