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人同一天捐献,为社会做最后的奉献
时间:2021-08-07
2021年8月4日00:55,熟睡中的长沙市岳麓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吟被一个来电显示为“器捐志愿者女儿”的电话叫醒,对方说她的父亲医治无效过世,父亲生前有捐献遗体及眼角膜的心愿!王吟立马起来,第一时间拨通了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的电话......这一天,长沙市发生了三个捐献遗体及眼角膜的故事,这在长沙尚属首次。
71岁老人周果亿燃烧最后的光和热
今年71岁的周果亿是长沙市芙蓉区的一名普通市民,2020年12月罹患胰腺肿瘤,提出了捐献遗体及眼角膜的意愿。2021年6月3日,他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平台,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周果亿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中国台湾,小女儿一直陪伴照顾父亲。随着父亲的病情日渐严重,小女儿想完成父亲的遗愿,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个人签字。岳麓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吟跟她解释,打消了她的顾虑。6月23日,大女儿从台湾回来,完全同意父亲的捐献意愿并签字委托妹妹办理。8月4日凌晨4时,周果亿因病移植无效不幸离世,老人的女儿们在湖南省地矿医院顺利完成父亲的遗愿——捐献遗体及眼角膜。
82岁老人陆长生让生命得以延续
8月4日中午,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还来不及休息,又接到一名遗体及眼角膜捐献者家属的电话,家住长沙市雨花区82岁的陆长生老人于11时40分离开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陆长生的妻子及儿女一致同意实现老人的遗愿——捐献遗体及眼角膜。陆长生是河北人,去年他在妻子边淑平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长沙市红十字会办公室,表达了捐献遗体及眼角膜的意愿,希望能够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随后填写了“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拿到登记证的那天,老陆心中那块石头落地了。”边淑平说。今年3月30日,陆老因脑中风住院,8月4日,陆老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妻子、女儿帮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捐献遗体及眼角膜。
75岁老人余德恕接力将爱留在人间
第三位捐献者来自长沙市望城区,今年75岁的余德恕去年被诊断患了肺癌,多次住院治疗不见好转,她向丈夫及两个儿子表达了去世后捐献遗体及眼角膜的意愿。“她说去世后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为医学科学研究贡献力量。”余德恕的小儿子朱亚军说,一定要完成母亲的心愿,不让她带着遗憾和失望离开。之后,朱亚军开始帮助母亲联系湖南省红十字会,并签订了遗体捐献意愿书。8月4日,老人因病去世,朱亚军遵照母亲遗愿,联系了湖南省红十字会爱尔眼科接收站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完成了遗体角膜捐献。
三位老人同一天捐献为社会做最后的奉献
经评估,3位捐献者的角膜质量良好,将帮助6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3位捐献者的遗体将用于医学研究。3位捐献者的脑组织情况各不一样,肿瘤未转移至脑部时脑趋于正常,有脑部疾病时脑的形态结构破坏比较厉害。“这些脑样本对探索疾病死因及癌症脑转移损伤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神经解剖学家严小新说。
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钟红静表示,湖南每年都有百余人捐献遗体,长沙市一天捐献3例遗体尚属首次,说明长沙市红十字会重视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也说明长沙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颇有成效。钟红静说,疫情期间大家一定要做好抗疫、防疫工作,确保捐献者家属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她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遗体器官捐献者队伍,共同为医学事业发展、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F视频、芒果tv、掌上长沙、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