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终点,大爱无尽头!深圳举办“无语体师”教学公开课
时间:2021-11-05
“鲸落大海,哺育万物”这是深圳大学医学部学生写给这些特殊的老师——“无语体师”的一句话。“无语体师”是医学院学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寓意不会说话的身体老师。
10月22日下午,深圳市红十字会与深圳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系列活动“生命之约·大爱传递”—2021年“无语体师”教学公开课。
遗体捐献者杨晨的母亲张华,遗体捐献者罗莹哲的母亲罗筱卿,遗体捐献者湘竹的父母郑艳夫妇,深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英姬,深圳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子梅,红十字器官捐献志愿者代表及深圳大学医学部120多名医学生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深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英姬为活动致辞。对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的爱心奉献表示诚挚感谢,希望医学生学会感恩“无语体师”,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完成“无语体师”们的心愿。并鼓励同学们加入到宣传器官遗体捐献的队伍,成为这一项公益事业的宣传员、推动者、实践者。
捐献者家属张华女士、罗筱卿女士分别分享了遗体捐献者杨晨、罗莹哲的生平及捐献背后的感人故事。
深圳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子梅表示,希望同学们对“无语体师”心怀感恩,敬畏生命,学好解剖,在求医成才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成就,来回馈社会。
为了表达对”无语体师”的感恩和敬畏,医学生们把对老师说的心理话都写在了纸上并折成代表美好愿望的千纸鹤。
随后,在赵振富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活动的120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到解剖室,进行宣誓仪式,并向“无语体师”献花,集体默哀一分钟。
2009年5月8日,深圳市红十字会与深圳大学医学部联合成立“深圳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中心”,至今已成功接收573位“无语体师”,有5.2万人登记成为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
那些遗体捐献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要把我的灵魂交给党
“我要把我的灵魂交给党,我要把我的身躯捐给红十字会!妈妈,我不能给你尽孝了,但是我没有给你丢脸。”2018年9月28日,罗莹哲因肝癌晚期离世,妈妈罗女士帮助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联系了深圳市红十字会捐献其角膜和遗体。
近年来,罗莹哲先后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十佳爱心家庭,深圳市优秀共青团员、宝安十大杰出青年、宝安十佳共产党员等称号。
罗莹哲虽然走了,但罗妈妈延续了他的大爱精神,常参加社会义工活动,在社区举办少儿戏剧兴趣班。她说这才是对爱最好的延续,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伞。
年轻律师身后捐献遗体
杨晨,一名年轻英俊的律师,善良、勇敢、温柔、体贴。2016年7月5日因患直肠癌晚期在深圳南方医院去世,是深圳第275位无语体师,去世时年仅27岁。
杨晨生前是一位优秀的律师,2013年8月12日不幸被确诊为直肠癌,突如其来的病魔,打碎了他人生梦想。
杨晨生前照片
当年他刚知道自己患癌症的时候,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很坚强,反过来一直安慰泣不成声的父母。为了给杨晨治病,三年来,张华和丈夫跑遍了国内著名医院,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可依旧没能留住杨晨。
“肿瘤目前还是世界上最难攻克的医学难题,你们要努力钻研,希望你们能从我的身体上找到难题的答案,治愈更多的癌症患者。”这是杨晨的心声。
2016年7月5日,杨晨去世。张华和丈夫悲痛之余毅然决定捐献杨晨的遗体。他们衷心地希望这样痛彻心扉的离别不再发生在别的家庭
身患重病励志读书 大学生病逝捐献遗体给母校
“湘竹走了,依托没有了,感觉整个人都垮了。”作为母亲,郑艳和丈夫照顾生病的女儿长达20多年,女儿的离开,让他们感觉生活无所依。
2000年刚上初一的湘竹不幸被查出患脑脊膜瘤,疾病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信心,勤奋好学的湘竹于2005年考上了深圳大学文学院。但无情的病魔一直在折磨着她。
湘竹生前照片
2009年,湘竹已完全失聪,她决定身后捐献器官和遗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14年,湘竹逐渐失去意识,瘫痪在床。直至2020年5月18日,湘竹离开了,郑艳和丈夫实现了女儿最后的心愿。
湘竹离开后,为了尽快帮助郑艳走出来,深圳市红十字会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关爱慰问,邀请她参与交流活动及志愿服务,希望他们能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生命有终点
大爱无尽头
向“无语体师”致敬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深圳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