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坚持三个导向 突出协同推进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全面推进“救在身边”的举措

时间:2021-12-24

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先行先试、注重实效、乘势而上,着力在全面推进“红十字救在身边”文明行动上下足功夫,助推全区文明建设水平再深化、上水平、提档次。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谋划

区红十字会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出制约“红十字救在身边”工作推进的七个问题,通过区长办公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形式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推动全域站所布局。出台关于推进红十字关爱生命工作实施意见,对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保障红十字救护员权益等工作以区政府文件形式予以明确。积极做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线上线下提升改造,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数字化建设,将“救在身边”应用场景纳入文明实践“云中心”数字化平台建设,将“救在身边”内容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实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救在身边”元素全覆盖。

二是加大硬件设备投入。积极探索“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的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置“上城模式”,先后与浙江本珍、迈瑞等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优质民间资本成为政府投入的有效补充,并在湖滨步行街、钱江新城、火车东站、运动场馆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设置AED486台,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坚持需求导向,提升服务能级

区红十字会聚焦民生诉求,主动问需于民、倾听群众心声,坚持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局和“民呼我为”主题活动下同思考、共行动,增强使命担当,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扩大宣传覆盖面。在湖滨步行街、河坊街、鼓楼、凯益荟公益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设置多处红十字“救在身边”宣传点,通过公共场所设置的196台AED一体机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等公益宣传篇和心肺复苏操作视频,加大急救技能普及力度。

二是优化急救培训流程。实施救护培训“一次都不用跑”工程,培训师资主动上门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做好“规定动作”、优化“自选动作”,提供个性化、便捷式应急救护培训服务;上线“红十字急救云课堂”,推进“直播课堂+在线测试+线下实践”“三位一体”培训模式,1.6万人通过“云端”学习心肺复苏、AED使用的急救课程。依托杭州市红十字救护培训信息化系统,学员通过身份证扫描即可完成报名签到、理论考试、成绩查询等各个环节,师资通过平板电脑即可对学员进行考核评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领证周期从一周缩短至2天,极大提高培训效率。

坚持目标导向,凝聚发展力量

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明确“党建红+博爱红”作为项目推进的总目标,将“救在身边”场景打造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力”。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全区和街道党建带群建、区域化群建和群团共建的“一号工程”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整体提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群团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积极发挥好辖区“党建同心圆”单位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区、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在参与项目推进中力量更强、制度更实、作风更优。

二是增强事业“感召力”。第一时间发掘、整理和报送市民救人事迹,用亲历者视角讲述红十字好故事,相关新闻被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200余篇,红十字会“好声音”通过主流媒体得以广泛传播;区文明办与区红十字会、区卫健局、区交警支队连续三年开展“红十字急救先锋”评比,3位“红十字急救侠”入选新时代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月度“浙江好人榜”,红十字事业的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作者:王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