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三方并进凝聚应急救护工作合力

——陕西省渭南市红十字会推进应急救护工作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1-07

2021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推进年”。陕西省渭南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以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为抓手,以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培养为支撑,以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从三大方面有效推进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全市应急救护工作体系,在全市形成“红十字救在身边”的浓厚社会氛围。

党建统领,打造“我教群众学急救”品牌

坚持惠及群众,推动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五进”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性、公益性原则,坚持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率。每年定期开办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班,详细讲解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针对生活中较为多发的意外情况,普及各类急救技能,进一步增强市民的自救互救意识,提升市民的紧急避险能力。

坚持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走进党政机关。为在全市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2021年,渭南市红十字会主动作为,联系有关部门,将应急救护科普宣教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联合市委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各单位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不少于本单位总人数70%的人员参加16学时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也积极响应,采取多种途径为乡村医生、教师、干部职工等群体开展培训。

坚持提升普及率,积极筹划各类宣传活动。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类宣传普及活动。2019年以来,渭南市红十字会先后举办多期“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心肺复苏培训,联合医院、交管、消防等相关单位走进镇村、街办、学校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组织救援队开展应急救护演练;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也通过进学校开展急救知识竞赛、推送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等不同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应急救护和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

骨干为先,拓展应急救护师资队伍

优质的师资队伍与规范的培训模式是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先决条件,为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渭南市红十字会严格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对应急救护教材与课程体系进行完备,扎实推进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规范化。

为进一步壮大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队伍,提高应急救护师资的业务素质,每年定期选派优秀骨干参加总会、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2021年9月,渭南市红十字会特邀省红十字会专家为全市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专职人员、社会团体、消防等多家单位开展为期5天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师资规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阵地为要,建设全方位红十字平台

创新宣传模式,打造应急救护宣传点。2019年,渭南市红十字会在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大厅探索设立首个应急救护宣传点,组织医护人员每周定时在宣传点向市民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演示,吸引市民参与学习与互动,为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打开新局面。

提升急救水平,打造红十字应急救护点。为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救护服务网络,经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市红十字会先后在吾悦广场、万达广场、中心广场、朝阳公园建成应急救护点,在华山景区建成全省首个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这些救护点都设置有宣传展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配备有AED、急救箱等设施,既是红十字文化的宣传点,更是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站。

增强红十字文化感召力,打造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019年12月,渭南市红十字会在渭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成首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研发更适合青少年的培训模式和课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将红十字知识和精神融入到丰富多样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中,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青少年中的科普和宣传,增强红十字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加强融合协作,打造校园应急救护培训中心。2021年5月,渭南市红十字会联合渭南市教育局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杜桥中学建设完成全市首个中学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并对校医务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有效提升了在校师生的紧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还为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传播红十字文化搭建了新的平台。

通过加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渭南市红十字会有效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融入“大卫生、大健康”体系,形成共同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整体合力,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陈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