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用爱为生命助跑

——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综述

时间:2022-01-11

“开始吧。”2021年12月27日上午,在北京某医院,阿舟(本文捐献者均为化名)正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接受将持续数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阿舟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学生。

阿舟是北京市海淀区第1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12天前,海淀区第11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葛在同一医院实现捐献。他来自河北,是清华大学医学专业学生。

再往前细数,第109例捐献者小翔来自安徽,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是一名大四学生;第108例捐献者小海来自贵州,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截至2021年年底,海淀区已有3万余位志愿捐献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简称‘中华骨髓库’),111人实现成功捐献。其中,辖区高校学生捐献者有85人,占比为76.6%。高校学子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主力军,成为海淀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一大特色。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海淀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云集,高素质人才众多。区红十字会充分发挥辖区高校资源优势,搭建爱心平台,助力生命再生。”区红十字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张宇光介绍。爱心平台的重要功能是整合各方资源,包括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区卫健委、团区委和各高校红十字会,以及学生志愿者、捐献者等,共同推进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工作。

依托该区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区红十字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大力建设基层红十字组织,特别是高校红十字会已实现100%全覆盖,为在高校开展包括造血干细胞捐献在内的“三救”“三献”等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区红十字会统筹部门联动,策划先行,为高校红十字会举办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工作提供支持。

区红十字会专干孙锋介绍,经过常年工作磨合,区红十字会和高校红十字会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流程。高校红十字会及学生志愿者通过“扫楼”“刷宿舍”或组织宣传主题活动等形式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招募捐献者,确定捐献者采集血样的时间、地点、人数,提前两周报告给区红十字会,预约市血液中心,根据前期报名人数,确定并招募现场服务的志愿者负责发放表格、指导填写、粘贴试管、标注信息、书写证书、发放纪念品、维护秩序等岗位,并提前开展志愿者岗位培训和针对志愿捐献者的相关知识讲座,最后才是血样采集行动并正式入库。

在每个捐献现场,都会有红十字会领导、学校领导看望慰问学生,为献血和捐献血样的学生们送去慰问品。

奉献青春的礼物

“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没有繁琐的程序,没有大的风险,只是献血的时候顺便多留下8毫升血样,将来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和几个家庭。”2021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在紫荆学生综合服务楼举办“青春的献礼”主题无偿献血专场,688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与现场志愿服务活动中,其中31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类似一幕幕在海淀区各大高校不断上演,“青春献礼”“爱暖深秋”“凝中华骨血不绝、践悠悠厚德于行”“大爱无疆、生命永续”“情髓至深、大爱无疆”“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希望”等系列主题活动,已成为校园里一道道暖暖的风景,深入人心,吸引和感召着高校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

“每年,区红十字会将定期召集高校红十字会负责人开展讲座,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和捐献工作流程,还为服务宣传动员活动的志愿者提供岗位培训。”孙锋介绍,在此过程中,区红十字会担任沟通的桥梁、支持的后盾,随着大量高校学子加入中华骨髓库,并且实现捐献的在校学子人数逐年增加,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在高校的推进日益顺利和高效。至今,高校成功捐献人数较多的有清华大学14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各9人、北京交通大学6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各5人。2022年,海淀区红十字会经执委会研究决定对以上7所高校授予“海淀区造血干细胞捐献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

借助多方力量拓展宣传渠道

“试一试,万一配上了呢!”这是清华大学数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时的共同心声。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的相合概率为十万分之一,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甚至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在入库时,他们都没想过自己真的能够配型成功,然而他们成为了自己口中的“万一”,也成为清华大学近3000名入库志愿捐献者中实现捐献的幸运儿。

2021年8月16日中午,北京某医院病房,一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小万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8年11月中旬,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小万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2019年9月,在完成第二次献血后,他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并加入中华骨髓库。不到一年,他就实现了捐献,为属于自己的那个“万一”提供延续生命的种子。

在谈及很多人特别是自己家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误区和畏惧时,小万表示:“大家可能都被‘骨髓’两个字吓到了,更准确的说法是造血干细胞采集,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过程。”

扩大宣传、消除误解是提高民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度和参与率的唯一道路。为了扩大中华骨髓库,区红十字会加大捐献宣传发动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融媒体多层次立体化的开展宣传,以区红十字会门户网站和平台,通过各单位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抖音等多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公众知晓率、参与率及支持率。

一方面,聚焦造血干细胞知识,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讲述红十字故事,视频与图文并用,知识与故事并重,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促使公众形成正确认识,理性、科学看待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时,开展典型宣传,对成功捐献者事迹进行深入报道,拍摄“永远跟党走 红十字与新时代同行”专题宣传片,并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北京栏目合作,举办电视访谈节目。讲述捐献故事,传递海淀温度,弘扬正能量,提升公众的感性认识,营造“人道、博爱、奉献”的良好氛围。

区红十字会还注重突出人文关怀,为捐献者做好服务。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海淀区委、区政府领导、区红十字会和捐献单位的领导、同事、同学都会到医院慰问,对捐献者和其家属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保持与捐献者的沟通联络,定期回访他们的身体状况,给予人文关怀,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