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争分夺秒!999直升机成功转运受伤运动员

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称赞“北京冬奥会雪上医疗保障近乎顶级”

时间:2022-02-11

1b2_大.jpg

2月7日11时55分,一架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平稳降落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停机坪,机上一名运动员伤情严重。早已等候在此的医护人员迅速接收伤员,展开救治,这是张家口赛区首次启用直升机转运伤员。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称赞,“北京冬奥会雪上医疗保障近乎顶级”。

7日11时30分,云顶滑雪公园障碍追逐赛道训练过程中,一名试滑员不慎受伤,滑雪医生迅速前往救援。救护车转运途中,伤员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情况紧急,医疗官立即呼叫999直升机启动航空医疗转运。11时38分,直升机从保温机库起飞,4分钟后落地云顶停机坪。11时47分,转运伤员的救护车到达云顶停机坪,999航空救援队员迅速与滑雪医生交接伤员。11时50分,直升机起飞,5分钟后到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整个救援过程中,救护车与直升机、直升机与定点医院,所有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有序。在滑雪医生、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在中部战区和民航管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999航空救援队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建立冬奥会医疗保障空中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运动员和赛会各参与方提供专业、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

2月9日,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查看了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这里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医疗保障环境最复杂、工作量最大的一个场馆。当天,女子单板滑雪障碍追逐的资格赛和决赛在这里举行,比赛中出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医疗保障团队展开紧急转运和救治工作。珍妮·舒特感谢中国团队两年来的精心准备和艰苦付出,她说:“非常感谢来自北京的999空中急救团队,他们非常棒,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这里的医疗服务水平近乎顶级,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能应对。”

2月9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表示,受伤运动员情况很好,一两天即可出院。截至当天,医疗保障团队已经救治了17位伤病员。

根据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雪联的有关要求和冬奥会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雪上项目医疗服务保障特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共派出2架H155救援型直升机、2架H135医疗型直升机和66名航空医疗保障人员承担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的航空医疗救援保障任务,建立了完善的直升机医疗救援保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救援工作机制,实现了航线审批、空域开放、空中医疗、空地对接等环节无缝衔接,确保直升机在5分钟内到达赛道进行救援,在15分钟内将危重患者转运到距离最近有救治能力综合医院的保障目标。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航空救援队负责人王蕊介绍,冬奥救援直升机是经过专业医疗改装,配备ECMO(体外膜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一体机、输液泵、微量泵、机载血库、真空担架、担架床及自动担架升降系统等世界先进的全套医疗设备,并获得欧洲航空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中国民航局(CAAC)认证,是真正意义上的“空中ICU”,实现了科技服务冬奥。

极寒天气是直升机医疗救援保障工作面对的一大难题。在低温环境下,为保障飞机快速启动,冬奥组委专门搭建了充气式保温机库,保温机库采用大跨度柔性刚度结构,配有网状独立式防风系统,可以抗强风、抗暴雨暴雪,配合结构式端门,最大程度减少机库内热量流失。机库内设置了1500瓦热风机,赛事期间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保证直升机的起飞环境保持在10℃以上。保温机库设置了人员休息室、疫情防控室、航材及医疗设备室,满足执勤人员和救援需要。每天比赛1小时前,机组人员就会到位,一方面评估天气情况,另一方面进行试飞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直升机保障团队还制定了包括下雪天、旋翼结冰等各类应急保障预案,进行了多次演练和培训。两个赛区4架直升机均已做好定检检查工作,确保直升机的安全适航,并准备了各类常用航材及耗材,能在最短时间内应对突发故障的排查及恢复。

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副主任、999航空救援队副队长田振彪说:“参与冬奥会医疗保障是我们的莫大荣幸和骄傲,我们会以最高的保障标准、最佳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开拓进取,努力为运动员和赛会各参与方提供专业、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

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