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架起救护培训“高速路”

——安徽省红十字会创新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侧记

时间:2022-03-11

2月21日,安徽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一片忙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的员工正在参加救护员培训。经过一天紧张的实操培训,40名员工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救护员证。

“以前取得救护员证需要现场培训两天,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现在网上学理论,理论考核通过后,只要到现场学一天实操就行了,工友们都积极报名参加培训。”该企业员工汪洋高兴地说。

学救护更方便更快捷,得益于安徽省红十字会新开发的应急救护信息系统,这是省红十字会创新应急救护工作的重要举措,该系统应用后,成为群众学习应急救护培训的“高速路”。

近年来,安徽省红十字会积极开拓创新,大力加强信息化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力推动高校工作站建设,应急救护工作发展驶入快车道。

打造线上培训新平台

2021年,经省红十字会党组研究决定,正式启动安徽省红十字应急救护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该系统针对不同群体,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线上搭建理论学习云平台,线下进行实操训练,成功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进一步拓宽应急救护培训面。

新系统不仅满足急救知识普及的云传播,还实现了救护员培训线上报名、理论学习、考试、发证等功能。“新系统把两天的培训缩短成一天,不用再花很多时间开展理论课,线上考核还节约了教师整理批阅试卷的时间。”合肥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教师程明月在使用新系统后说。

省红十字应急救护信息系统为群众掌握应急救护知识、获得救护员证书提供了“高速通道”。截至2021年12月底,通过该系统学习应急救护普及知识的访问量已达1万余人,通过线上报名、理论学习取得救护员证书的已达4800余人。

加强师资管理新举措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急救护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师资管理,提高师资授课水平,省红十字会制发《关于推荐省级应急救护师资库师资的通知》,要求各市挑选精干师资作为入库师资,经过各地市初选推荐师资73人,经过专家委员会审定批准,21人作为省级师资库师资,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吸纳教学能力强的师资。

同时,为切实解决基层师资缺乏的问题,创新采取师资培训“X+N新模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其中“X”为省红十字会依托财政经费开办的师资班,“N”为市(县)级红会或其他系统投入经费,省红十字会为其定制师资班。2021年全年累计开办7期师资初训班,培育合格师资299人。

“今年,我们还将举办首届师资授课大赛,通过老师们的同台竞技,进一步提高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的专业技术,提高授课技能水平,高质量地开展培训工作。”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孙齐云说。

拓展救护培训新阵地

近几年,安徽省救护员培训工作遇到了“堵点”,救护员培训数量徘徊不前。如何打通“堵点”,开拓新阵地成了当务之急。经认真讨论研究,大家一致把目光投向了高校。

2020年,安徽省红十字会与省教育厅联合转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明确建立高校应急救护工作站。

经过精心筹划,当年6月,安徽首个高校工作站——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安徽医科大学工作站成立。仅半年时间,该工作站培训新生救护员3700名,并圆满完成了省教育厅安排的对全省700名骨干体育教师的救护培训任务。

随后,安徽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站揭牌;12月,宿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工作站揭牌;2022年,高校工作站建设在全省全面展开。

“工作站的建立,不仅为我校学生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提供了传播阵地,而且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让我校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安全便捷地考取红十字救护员证书。”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安医大工作站副站长王成在安医大2021级新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闭幕式上说。

截至目前,各高校工作站共培训合格救护员4897人。

左亚楠   赵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