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红十字在行动
——中国红十字会抗击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综述
时间:2022-04-19
深夜时分,满载14节车厢抗疫物资的列车从祖国的北方缓缓启动,发往上海;初春时节,红十字防疫消杀队挺进吉林长春,持续开展防疫消杀;香江之畔,15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及防护服有序通关,为香港同胞送去全国人民的牵挂;北京朝阳,红十字转运车队再次启程,为封控区群众提供医疗转运支持……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依法履职尽责,积极配合做好捐赠款物接受、救护转运、防疫消杀、社区卡点志愿服务等工作,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南驰上海,北援吉林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各级红十字会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筹措防疫资金和物资,在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下做好物资采购、分配和发放等工作,主动接受监事会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切实将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赠的款物接收好、使用好。
作为疫情最严重地区,上海市红十字会迅速行动,在工作人员因疫情管控而短缺的情况下,保持高效率开展社会捐赠接受工作,对接捐赠方、审核捐赠物资资质、签订捐赠协议、接收捐赠物资、拟定分配方案、紧急采购应急物资、分发物资助力抗疫一线等工作有序进行。
“希望这些小红袋,能够为你们增添一层安全保障。”4月4日,上海市徐汇区部分疫情防控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收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转赠的“小红袋”。
“小红袋分为医护版和志愿者版,主要包含医用防护服、口罩、橡胶手套、消毒凝胶等,根据工作特点不同各有侧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红基会已向7个省市派发了66000只小红袋。项目执行过程中,物资配置也会根据接收地气候、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需求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4月1日以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共向上海捐赠总价值6000余万元的防疫和生活物资,包括10000只“小红袋”、47吨蔬菜及食品、药品、防疫用品等。
广东、湖北、江西、甘肃等地红十字会也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动员,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批捐赠款物通过各种方式源源不断送往上海。
同时,另一场防疫消杀也在吉林省长春市、四平市有序开展。
“我们是红十字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选择奉献、坚持。”吉林省红箭救援队副队长高鹏介绍,目前救援队全天候备勤,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3月13日起,红箭救援队作为中国红十字防疫消杀队的一员,在长春市轻轨总站、学校、居民社区开展消杀防疫工作工作,累计消杀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
清明小长假,救援队员仍未歇息,前往长吉高速长春东出入口,对进入长春的车辆进行全面消杀,紧紧守护长春的“东大门”。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同心合力、守望相助,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高鹏说。
今年以来,针对我国一些地区疫情多发频发,总会已向上海、吉林、广西、河南等18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地区提供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口罩、防护服、额温枪、帐篷、衣被、折叠床、药品等防控物资及资金支持,总价值2.3亿余元。同时,组织防疫消杀、心理援助、赈济救援等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参与防控工作。
血浓于水,守望相助
3月14日,深圳大铲湾码头风和日丽。如同巨人般的港口塔吊上,一只巨大的集装箱被缓缓吊起,稳稳装上运输船。
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援港抗疫物资首次通过水路发运香港,包括150万件医用外科口罩及防护服,运抵香港后由香港青年联会接收并派发至社区,支援抗疫工作。
“贵会专业的高效率服务、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谨向贵会领导和参与此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表达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3月22日,香港中联办向经办此事的深圳市红十字会发来感谢信。
“多年来,每当内地遭遇灾难,包括香港红十字会在内的香港各界都会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内地与香港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深厚情感,成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生动阐述,新一轮香港疫情,同样也牵动着内地民众的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年初,受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夹击,香港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单日确诊人数不断走高,被香港卫生官员称为“两年抗疫以来最恶劣情况”。
危急关头,中央伸出有力援手,出台系列援港抗疫措施,极大地提振了香港市民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2月16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香港红十字会召开视频会议,了解香港疫情进展及当地抗疫需求,表达对香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问候,研究支援香港抗疫的具体举措。
疫情之初,根据特区政府防疫要求,香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居家隔离,无法及时应对援港接受需求。为将内地同胞的爱心及时送达,总会支援香港疫情防控工作组因时而变,将红十字系统捐款及时转汇香港红十字会,同时积极与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中联办沟通,在其协调下将物资提供给全港社区抗疫连线、香港青少年抗疫连线、香港青年联会、共享基金会等多家香港机构分配使用。
作为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前线,深圳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与香港隔河相望的地缘优势,在总会安排部署下,制定援港物资捐赠流程,确保红十字系统援助物资第一时间运抵香港。
“如果把全国红十字系统援港物资对接工作交给深圳市红十字会,你们有没有问题?”
“保证完成任务!”
这是3月3日,总会支援香港疫情防控工作组与深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英姬的一段通话。
次日,总会向广东省红十字会发函,委托其办理内地援港抗疫物资手续,由深圳市红十字会具体负责实施,执行红十字系统援港抗疫物资的接收调度、出境清关及发送运输工作。
深圳市红十字会抽调3名工作人员组成“运输小分队”,分别负责需求收集、中间协调、现场协调工作,并与香港中联办、深圳市港澳办、深圳海关、市交通运输局、大铲湾码头等部门单位密切沟通,确保红十字会援港物资及时发运。
截至2022年4月7日,深圳市红十字会共接收、对接援港物资共计30批次、1000余万件,物资总价值近3000万元。
在总会统筹协调下,贵州、山东、湖北、上海、四川、新疆、福建、青海、宁夏、甘肃、江西、湖南、浙江、天津、云南、广东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深圳、东莞、嘉兴、仙桃、孝感、临沂、无锡、南通等8个市级红十字会以及麻城、大悟等2个县级红十字会参与了此次援港行动。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看到微信群信息,需要人手采摘蔬菜驰援上海,正好我休息,就报了名。”
忙碌了整整一天,17吨蔬菜全部采摘装车发往上海,江西省南昌县赣抚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员陈红才略作歇息,笑着说。
4月8日,江西省南昌县向塘商会通过当地农户紧急采购17吨蔬菜驰援上海。因为需在一天内完成采摘、装车,工作任务量极大,赣抚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立即动员,组织20余名志愿者,清晨6时集合,忙至晚上7时许,顺利将该批蔬菜送往上海。
福建泉州,3辆小汽车、5名志愿者,在交警护送下,带着一批特殊药品敲响了9户患者的家门。
“这是一批由省会医院配售给白血病患者的特需药物,此前主要通过快递送到患者手里,此次受疫情影响,常规物流渠道受阻,有些患者即将面临断药。获知这一情况,泉州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对接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联合进行爱心接力送药。”泉州市红十字志愿者蔡丽娥说。
根据时间安排,5名志愿者上午10时30分前往泉州北高速出口等候该批药物,13时许拿到药物,随即分为三组安排配送。泉州市交警部门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派出警车开道,为“救命药”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人员及药品安全,采取无接触交接方式,志愿者将封箱好的药品放在提前约定好的位置,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由患者或患者家属拿走。”蔡丽娥说,虽然大多数患者在管控区内,但经过各部门的通力协助,送药过程都很顺利。
爱的传递同样发生在辽宁盖州。3月26日上午9时30分,盖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接到求助:盖州博海医院,一位重症患者急需的救命药品只在营口有售,却因疫情原因无法前往购买。
性命攸关,红十字志愿者立即行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安排专人在营口市帮助患者购药,精心设计接力路线,克服一切困难,在不违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将这批救命药送到盖州博爱医院,交到等候在医院门口望眼欲穿的患者家属手中。
在河北廊坊,红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开辟疫情防控“4条线”,通过廊坊市卫健委12320卫生健康24小时咨询热线、温馨在线、心理热线延伸线和网络课堂,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心理干预既要做在‘战时’,更要做在‘平时’,成为常态。”廊坊市红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晓丽介绍。封控期间,她还专门录制了生命教育相关课程,作为孩子们的特殊开学季第一课。
在江西,奥运冠军徐诗晓情系桑梓,通过省红十字会向南昌捐赠3万元防疫物资,包括1600个N95口罩、200件防护服和480瓶医用酒精,定向用于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虽然我人不在家乡,但心和家乡人民在一起。”徐诗晓说。
每一份爱心,都是对疫区群众沉甸甸的牵挂;每一次行动,都是为抗击疫魔吹响的号角。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各地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会员按照党委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迅速行动,积极作为,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贡献人道力量。
王达 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