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四+”模式推进救护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22-05-24

2021年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确定为“应急救护推进年”。山东省红十字会备灾救护中心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需求,结合工作实践,就改进救护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能、健全自救互救体系进行探索与思考,形成“四+”工作模式,推进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救护培训+思政”,提高政治站位。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全民急救能力,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奋斗目标的具体实践,要引导广大救护培训师资、救护员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高度,提高做好救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2021年,山东省红十字会举办救护师资培训班10期,培训救护师资301名。其间,将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始终,开班仪式强调救护工作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理论授课多次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操、试讲环节通过分组PK、模拟现场、提问交流、学员点评等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力求精益求精,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内生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救护基地+线上”,体现共享理念。加快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按照每个市至少1个省级规范化基地的目标,高起点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省建成国家级基地7个、省级示范基地23个。基地建设同样突出政治教育作用,把党的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放在首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学习、掌握、利用好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群众救护培训渠道。根据不同人群特点侧重选择,对于大中学生、青年人群体主动学习能力强,采用线上学习为主、辅助线下实操考核的培训方式;农村和社区居民、中老年人群体、小学生、特殊行业等,仍以线下培训为主。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探索以救护培训基地为第一现场,“博爱家园”以及社区、学校、公共场所为第二现场的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共享红十字阵地,打通救护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心肺复苏+专项”,打造活动品牌。调研发现,培训时间较长是制约社会公众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主要障碍。为促使更多人学习救护知识、提高救护意识,省红十字会在救护员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心肺复苏(AED)+专项”课程培训。针对培训意愿强、时间有限的人群,比如大学生、机关干部、企业员工等,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将心肺复苏(AED)作为必学项,创伤救护、意外伤害、常见急症等中的一两项作为选学项,从培养救护意识开始,阶梯提升,逐步推进。探索在全省举办主题明确、内容单一、易于组织的大型救护宣传活动,由红十字会牵头或联合组织,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红十字志愿者多方参与,如“急救白金十分钟”专题宣传,普及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知识,老百姓喜闻乐见、方便体验、感受强烈,从提高救护意识开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服务平台+反馈”,提高培训质效。加快救护培训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使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在身边·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平台”,将救护师资管理、救护员管理、基地管理等纳入平台信息管理。山东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153个使用单位全面启用该平台,率先实现总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在推广使用该平台的基础上,持续健全完善救护培训效果反馈体系:一是及时掌握了解各地救护培训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定时通报,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师资、救护员的身份认同,健全注册、年度考评、表彰奖励机制,通过平台及时记录师资、救护员参与救护知识宣传情况,提高工作成就感。三是通过举办救护大赛、课件评比、宣讲比赛等形式,检验各地救护培训工作成效。四是及时发现、宣传生产生活中成功的自救互救案例,开展推选“最美救护员”活动,用事实说话,以身边的急救故事体现“救在身边”的真正含义,打造群众心中的红十字工作品牌。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