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意点亮“最美的人生”
——记安徽省阜阳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获得者高思杰
时间:2022-06-03
5月15日,在第29个国际家庭日,安徽省阜阳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高思杰家庭荣获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多年来,高思杰热心公益,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好人等40多项荣誉称号。在高思杰看来,过往的荣誉更像是一盏灯,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在基层耕耘希望
高思杰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在他的报道里,总能见到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2003年3月,“非典”疫情在全国扩散,高思杰主动请缨,把年逾70的母亲送到亲戚家,让爱人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回娘家,义无反顾走进“非典”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连续进行了一个多月跟踪采访。2007年7月,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席卷淮河流域。他第一个赶到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连续6天,不眠不休奔波在洪水一线和电视台之间,直到灾情趋于稳定,他才抽空回到骑车仅需5分钟路程的家看望母亲。
10余年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马姓居民的妻子割肝救子,虽然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家中也因此债台高筑。得知情况后,高思杰第一时间联系多家媒体进行联合报道,并联系社会救助,帮助这个不幸家庭渡过难关;阜南县当地农户种植的食用菌滞销,高思杰邀请农科专家10余次到种植基地“把脉问诊”⋯⋯一篇篇报道发出去之后,不仅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还引来外地客商,帮助种植户解决难题。
20余年的敬业奉献让高思杰在基层小有名气,许多暖心事迹经他报道得到了良好反馈。
一家人共同谱写大爱
高思杰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女儿高雨桐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时常十天半个月见不上爸爸一面。六年级开始,高雨桐终于和爸爸妈妈住在了一起。但团聚时间如此短暂,2014年底,她被查出患有脑干肿瘤、丘脑肿瘤。
接下来的日子里,高思杰和家人带着女儿辗转上海、北京求医,可女儿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从不能走路、不能吃饭,到不能说话,再到无法自主呼吸。看着女儿被病痛折磨,高思杰背着女儿、爱人躲在医院楼梯里一次次失声痛哭。
年关临近,在女儿最后的日子里,高思杰和爱人商量,如果女儿真的无法救治,也要让女儿短暂的生命活出深度。2015年2月14日,女儿离开人世,高思杰和爱人强忍悲痛,无偿捐献女儿的肾脏、肝脏、眼角膜,成功救治4名重症患者。
2015年4月,高思杰来到阜阳市红十字会,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名字,成为了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希望百年之后捐献器官、遗体,救治他人、用于科学研究。“女儿只陪了我们12年3个月零26天,我真的舍不得她。我想通过这种方式,陪着她一直走下去。”高思杰说。
做好每一件事,发扬“最美”精神
2018年11月,高思杰怀揣着为党培养更多的新闻工作者的愿望,选择到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任教。由新闻战线转至三尺讲台,高思杰仅入校两个学期就带领学生赴王家坝、火车站、特教学校、生物质电厂、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实训教学40多场3000多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思杰发动身边人一起捐款,第一时间送到重症病人收治医院。他个人先后捐款6次共计1万元,并带领志愿者团队参加校园城乡消杀、资助贫困学生。同年7月,淮河发生大洪水,他又组织所在党支部青年党员教师、新闻系学生第一时间赶赴阜南王家坝、颍上姜塘湖,连续多日支援一线采访报道,筹集捐助防汛物资送往灾区。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高思杰拿出近年来积攒的津贴、奖金和部分家庭积蓄,一次性捐出10万元设立“思杰特别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
经历了风雨,亦遭遇了苦难,但高思杰依然怀着初心向光亮的方向前行。
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