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茶香溢满致富路

——福建省红十字会助力松溪县茶平村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时间:2022-07-05

“国道进村,桥头两旁环境差,影响村容村貌。”

“部分茶山机耕道一直没有硬化,我们上山采茶很不方便,经常摔倒受伤。”

……

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茶平村,村民们茶余饭后经常在“茶香小院”里讨论着村里急难愁盼问题。

茶平村地处松溪县湛卢山脚下,是茶平乡集镇所在村,下辖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512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 85名。为更好地管理村里各项事务,茶平村创新推出党建引领“茶香小院365”乡村治理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茶香小院”,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夜慕降临,省红十字会派驻茶平村第一书记应俊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打开了“茶香小院”的大门,煮上一壶热气腾腾的白茶,茶香袅袅。吃过晚饭的村民们陆续到来,围坐一起拉家常、话农事、议村务。

去年以来,茶平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茶香小院”为阵地,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创新实行“365”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共同参与党内教育、服务群众、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等工作,全力打造一个履行政治引领、党员管理、凝聚群众、收集民意、化解矛盾、志愿服务六位一体的党建工作平台。

实行“三夜”模式,擦亮乡村治理底色。根据本地村民白天种茶、采摘茶青,仅夜晚空闲的生产生活规律,建立“夜访解难题、夜议谋发展、夜学提素质”的“三夜”模式 ,村两委、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实现为民服务“全天候”“零距离”。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夜学活动14场400余人次,开展夜谈43场,征求意见建议20余条,解决民生问题10余个。

健全“六项制度”,筑牢乡村治理底板。通过实行“党员三亮,网格双联、常态活动、民事民议、动态反馈、监督评议”六项制度, 准确掌握村民利益诉求,努力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目前已完成大洋、门元、呼林3个自然村茶山机耕道硬化、集镇污水管网铺设、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村级老年活动中心修缮等建设项目5个。

打造“五个小院”,夯实乡村治理底盘。从5个自然村选出一户党性觉悟高、群众口碑好、引领作用突出的党员农家庭院,打造标准化的“茶香小院”,依照“就近就便、全面覆盖”原则,建立县乡干部、村“两委”、村小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目前,全村共有一级网格员5人,二级网格员7人,三级网格员40人。去年顺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持续推进“四无”平安村创建工作,同年茶平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志愿联盟,奏响乡风文明“协奏曲”

茶平村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今年1月18日,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首个村级红十字会在茶平乡茶平村成立。依托红十字人道资源平台,联合县、乡、村14支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博爱志愿服务联盟,常态化开展助老、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孤等救助活动。

该村先后组建了村级志愿服务队2支,发展红十字志愿者30余人,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茶叶种植技术推广等活动18场次。发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村民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各界的爱心。2021年度茶平村获评“省级最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站”“省级乡风文明联系点”。

乡风文明,要看“气质”也不能输“颜值”。 茶平村坚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管护行动,充分发挥“两委”班子、党员家庭、志愿者家庭、模范军属等团体的带头作用,实行“星级家庭”“美丽庭院”常态化评选制度,全力打造各类模范示范户。2021年茶平村获评市级文明村,中级版“绿盈乡村”,12户村民家庭获评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以茶平村为主体的茶平乡“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成功入选福建省典型案例。

“如今,在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得到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也激发了村民的自治热情。”应俊表示。

生态茶园,打造产业振兴“金钥匙”

茶平乡是松溪县最大的产茶区,茶叶是当地支柱产业。茶平村共种植茶叶3500多亩,主要种植九龙大白、福云六号、政和大白、福安大白等品种,年产量27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3200万元,境内有省级龙头茶企10余家。

“建设生态茶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村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茶平乡党委副书记焦学振表示。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茶平村正全力推进一场绿色生态茶园发展专项攻坚行动。今年3月初,茶平村召开全村茶叶质量安全誓师大会,聘任40名网格长为“茶园管家”,与茶农签订茶叶种植质量安全承诺书400余份,组建“减肥降药”巡查队伍,每月逢“8”常态化巡山,重点监督巡查茶园农药使用情况,发动群众相互监督, 强化农户自我约束。其间,以“茶香小院”为宣传主阵地,多次邀请县茶业发展中心专家、科技特派员为村民讲解茶叶科学种植、安全管护等技术。同时,利用 “村村通”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宣传科学施肥用药,让茶农懂技术、明标准、有信心,全面打造高标准、 可持续的绿色茶园。

随着生态茶名声在外,茶农也尝到了甜头,去年平均每亩茶山增收约600元。“靠着20多亩茶山,全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家里盖了新房,还买了新车,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返乡帮忙种茶。”茶农赵碧英高兴地说。

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