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扛起守护生命的旗帜!
时间:2022-08-03
来源:新华网
日前,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他鼓励青年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
青年,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和热情。当“95后、00后”青年在新时代崭露头角,我们欣然发现,年轻一代已扛起守护生命的旗帜——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的故事簿里,他们已经接续写下自己的篇章。
“00后”捐献,刷新浙江省记录
最近,温州大学生小郑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浙江省第800例捐献者。出生于2001年的他,还刷新了浙江省最年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记录。
小郑是红十字会员、红十字志愿者;在各种宣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公益活动中,他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2020年,他留存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4月,小郑和他的同学小赵,几乎同时接到了与血液病患者HLA初配成功的通知,可惜在随后的高分辨分型确认中,只有小郑“幸运”通过。小郑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天,小赵陪在他的身边,满眼都是羡慕,“希望以后我也能完成捐献!”在两位年轻人带动下,班里多位同学、老师,都已经陆续登记入库。
救人一命,什么都值得
就在小郑“刷新记录”十几天后,他的校友、大二学生小鲍也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当天,小鲍躺在床上,看着专程赶来陪伴的辅导员老师,还有点腼腆,“没想到还惊动了母校。”
小鲍有些清瘦,与血液病患者HLA初配相合之后,虽然高分辨分型确认和体检一切顺利,但为了顺利捐献,他坚持健身两个月,增重增肌12斤。过程有些辛苦,但他只是觉得:“能救人一命,什么都值得。”
采集计划前,患者出现突发状况,需要提前启动紧急捐献程序,小鲍毫不犹豫,全力配合各项工作。最终,采集一切顺利,小鲍的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及时拯救了临危的生命。
“00后”挽救“00后”
小王是来自河北秦皇岛的00后女孩。2019年开始,她坚持每半年参加一次无偿献血,一年后,她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小王的初衷非常简单,“妈妈常年生病、瘫痪在床,所以我特别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情。”
前不久,当电话响起,另一头的工作人员告知她与血液病患者HLA初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捐献、想法有没有改变时,她的回答很干脆:“愿意,没有改变,随时可以!”通过高分辨分型确认后,小王非常注意保持清淡饮食:“每天工作起早贪黑,只能在饮食上下功夫了。既然选择捐献,就要对患者负责。”
虽然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小王还是很害怕打针,注射动员剂时,她不断安慰自己:“虽然有点怕,但想到能救人一命,恐惧就能缓解很多。”5天的动员剂注射,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小王坚持了下来。当得知她救助的患者是一位年龄相仿的00后时,她说:“很荣幸能帮忙,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学业有成!”
全家人都为你骄傲!
“还要多久结束?”视频那头,妈妈关切地问。“再有1个多小时就可以了,放心,工作人员一直在照顾我。”小君的回答轻描淡写。但挂断视频之后,她也有些忍不住落泪。24岁的北京姑娘小君,此刻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心里还牵挂着妈妈,“她刚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小君是在校读书期间加入的中华骨髓库;几年后,她得知与一名年纪较大的患者HLA初配型成功,马上同意了捐献,“他与我父亲同龄,这或许也是一种缘分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却拥有一致的HLA分型,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对小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举动,父母最初非常担心,但经过她的耐心解释,最终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采集结束后,小君再次和妈妈视频电话,告诉她自己感觉良好,明天就回家。小君妈妈笑着连连说好:“全家人都为你骄傲!”
近年来,全国各地“90后”“0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占比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成为守护生命的生力军、主力军。
现在,他们依然代表“明天”,但很快,他们将走上时代舞台的中央,给我们一个充满爱的“今天”。
来源: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