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砥砺 启航辽宁

时间:2022-08-19

红十字运动因战争而起源,在中国的诞生也是如此。

1904年2月6日,日俄战争爆发,东北数万同胞饱受战乱之苦。各国政府先后派车船帮助侨民撤离战地,中国政府也想救险,但因为没有红十字组织并因持“局外中立”的态度从而遭到俄方拒绝。

为解救东北同胞,1904年3月3日,上海海关道的沈敦和等士绅20余人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但俄国依然不予承认,3月10日沈敦和等邀请中立的英、法、德、美代表联合组建“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3月17日正式定名“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也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同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决定在东北水陆要冲辽宁营口成立第一个地方分会。

分会成立后,极大降低了当地伤员的死亡率。据统计,万国红十字会在营口牛庄设立的战地医院救治伤员约3万人,因伤重不治而亡的仅有331人;开展人道救助,遣返难民2万人,帮助13万人脱离险境。就这样红十字会逐渐在辽宁发展起来,并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在营口建立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同时被纳入中国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四大基地之一,于2017年5月11日正式开放,开馆当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亲临现场为基地揭幕。2021年12月,红十字国际学院教学研究基地在此挂牌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原副会长、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王汝鹏进行了现场授牌。

营口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坐落于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广场西侧,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前身为1906年日本建造的牛庄邮便局,经考证为早期红十字活动遗址。馆内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生动详实地再现了国际、中国红十字运动所走过的百年历程。

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的主要阵地。营口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积极传播红十字历史、精神、理念,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等各类培训及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红十字文化传播的最佳效应。近年来,接待全国各地团体、游客以及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群众等近10万人,使红十字历史文化得以有效传播,使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得到切实提升。

红十字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体现。在传播红十字精神的同时,营口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拓展服务边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营口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相结合,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建设。建馆至今,接待青少年2万余人,开展流动展览进校园百余场,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现红十字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

红十字会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营口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作为红十字发展源头的重要历史地点,先后接待了朝鲜国家红十字会会长一行、塔吉克斯坦国家代表团一行、韩国红十字会友人等,同时作为对台文化交流基地,接待了海峡两岸夏令营青少年团体等,为他们介绍了红十字运动从诞生到发展的百余年历史进程,充分展示红十字会的良好形象,在拓宽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红十字会以纪念馆和基地为依托,致力于红十字运动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学术交流,深入挖掘和研究辽宁红十字运动的历史文化,丰富红十字文化内涵,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红十字精神的力量与传承,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红十字会的职能与作用,让人们真心希望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历史是文化与精神的永恒依托,是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我们将沿着先驱者的足迹,接续奋斗,力争在新时代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新时代主题,推动辽宁红十字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祖国复兴、辽宁振兴贡献出红十字力量!

高梁  辽宁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