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事业的“追梦人”

——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灾害管理处处长蔡文男

时间:2022-09-06

初秋的北京,天清日朗、微风拂面,是最宜人的时节。8月30日上午,一身正装的蔡文男怀着激动又兴奋的心情大步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

武汉、上海抗疫一线,曾留下他逆行而上的背影;大别山深处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曾留下他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十数年间,全国多地灾害现场,曾无数次留下他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汗水和心血。而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灾害管理处处长蔡文男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获得者之一,要去领取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殊荣。

2.jpg

逆行抗疫一线,当好“生命摆渡人”

2020年初,湖北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蔡文男跟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组逆行武汉,奔赴抗疫一线。

工作组抵达武汉时,正值新冠肺炎患者数量激增,前线抗疫物资匮乏,医疗机构不堪重负的危险时刻。负压救护车严重不足,一度成为重症病人收治瓶颈。

随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来自北京、青海、内蒙古、四川、上海、吉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支救护转运车队紧急奔赴武汉,担负起重症、危重症患者转运任务。转运队如同保障患者救治工作畅通运行的“血管”,转运团队和院内医生就像接力赛选手,在各个医院之间不断交替接力“生”的希望。蔡文男负责这些红十字救护转运车队的管理、调度和协调工作。

“我们的任务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然而,重症、危重症患者体征瞬息万变,每一步都生死攸关,救护车门关上的一刹那,便是千斤的担子抗在了肩上,转运压力可想而知。”蔡文男坦言,当时,没有人敢说百分之百零感染,更没人敢说百分之百零死亡。“但是,我们的队员都很勇敢,很专业。”他和团队自我加压,大胆提出了“转运病患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车辆运行零事故”的严苛目标。

为实现这一承诺,蔡文男24小时紧绷神经,紧盯各个车组的运行,丝毫不敢放松。“在武汉的每一天都好漫长,每一次转运任务都是惊心动魄。”如今再回想,他唯一的感受还是“压力山大”,“32个车组65名队员的安全、每天转运的数百名病人的安危,都是我肩上的重任”。

在武汉的近两个月里,每天凌晨四点,蔡文男就开始梳理新一天的任务安排;白天,他奔波于各驻地医院,检查补充防护装备,做好保障;午夜时分,他一丝不苟复盘总结、排查风险,确保每位队员安全。为确保队员在高强度压力下依然规范操作,他坚持重大集中转运任务到现场督战,从组织协助病患上车,到转运护送,再到所运送患者全部安全送达下一个医院,他都全程紧盯……

自2月1日抵达武汉至3月底结束任务,蔡文男在武汉奋战55天,带领团队转运新冠肺炎患者10572人次。3月26日,工作组胜利返回北京,蔡文男自豪地向组织报告:救护转运车队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事故”的目标。那一刻,这个山东汉子再也没有忍住,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泪水浸着奋斗的艰辛,更透着成功的喜悦。

扎根革命老区,当好“乡村振兴追梦人”

在武汉抗疫期间,蔡文男收到任命,将赴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这一年,恰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和乡村振兴开局之年,赶赴英山后,他将一腔热情投入到定点帮扶工作中。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点帮扶县。近年来,总会帮扶英山脱贫攻坚,援建防灾减灾、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项目180余个,项目款物投入超过1.7亿元,惠及英山所有乡镇,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以英山为试点,探索红十字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蔡文男到英山后,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和反复讨论,提出要利用一切办法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学技术、引项目,力寻百姓致富经。他将试点选在石头咀镇水口村和孔家坊乡闻家冲村。

水口村是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村。2020年,村委提出申请,期望追加博爱家园产业发展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灵芝种植产业。蔡文男回忆:“当时,村委和县红十字会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考察后,认定灵芝种植是值得发展的高收益产业。于是,县政府带领县红十字会,与村民一起为灵芝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趟出一条路来。”项目发展之初,他和村干部一道踩着泥泞确定项目点、顶着烈日学技术,从培养菌棒、搭建菌棚到最终采收,不落下任何一个环节。

2021年2月1日,水口村裕农灵芝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当年,合作社收获灵芝孢子粉150斤,每亩地纯收益2万元左右。收益拿到手,合作社种植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还向其他农户推广灵芝种植技术。

与水口村积极引进新技术不同,孔家坊乡闻家冲村开展的生姜种植项目优势是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前景,追求更高的利润转化率,“希望将其打造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姜贸易一条龙产业”。

生姜基地刚起步时,为了与村干部更充分、深入沟通,蔡文男直接住在村里,和村干部一起广开思路看行情,彻夜不眠算细账,确保项目收益,争取高回报。经过努力,生姜项目首年就达到了40%的收益率,大大提振了群众产业致富的信心。

挂职两年,在蔡文男的牵线搭桥和沟通协调之下,英山争取各方帮扶款物近7000万元,解决了上万群众的就医、上学、饮水、增产增收问题。

此外,因英山灾害多发,却一直缺少标准化的备灾救灾仓库,蔡文男发挥自身在应急救援方面的优势,多方奔走争取援助,在当地建成一座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备灾救灾中心”,并为英山培育“水上救援队”、“救护转运队”、“救”在身边志愿服队等多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2021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暴雨灾害后,英山县红十字救援队派遣4名队员携带救援艇、救援车等装备星夜驰援新乡;2022年1月,陕西西安疫情防控情势告急,县红十字会救护转运队派出7名队员携3辆负压救护车随中国红十字(湖北)救护转运队一起远赴西安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数次任务之后,这些队员自豪地说:“昔日英山是接受援助的贫困县,今天我们是援助别人的急先锋!”

奋战救灾一线,当好“生命守护人”

2022年春,蔡文男结束了在英山的两年挂职生涯,回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灾害管理处处长的岗位上,回到熟悉的救灾、救援工作节奏中。之前十余年,地震、洪水、台风……几乎每次大灾发生后,都能看到他身穿红十字马甲,奋战在生命救援、生活救助、灾后重建一线的身影。 

2008年汶川地震后,蔡文男被派往四川,深入灾区开展重建工作,一去经年。为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他舍小家顾大家,先后两次推迟本已确定的婚期,工作足迹遍及几十个受灾县市。2010年玉树地震,他徒步在海拔超过3700米的结古镇调查灾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顶着头晕、呕吐等一系列高原反应坚持工作,及时摸清群众需求,为精准救援提供可靠依据。

蔡文男最难忘的一次救灾经历是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地震发生时,他正巧在昆明,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合作组织开展供水救援队演练活动。当晚,他与3名省红十字会同事一起随省长专机飞往昭通,徒步向震中龙头山挺进。

“沿途山路堆满塌方、滚石,十几里的危险区,我们连走带爬了近3个小时,险些被余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埋没。”那一夜让蔡文男记忆犹新:“大致了解灾情并与省政府工作组开过简短会议后,大家只能露宿户外,又遭遇了一场大雨,全身湿透。”

次日,蔡文男即与同事奔波于灾区,了解受灾群众需求,向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提供建议。不久,救援队和物资源源不断抵达灾区。

“与国内相比,远赴国外救援会面对更多不确定的艰难。”蔡文男曾先后6次受中国红十字会派遣,执行菲律宾“海燕”台风、尼泊尔地震、厄瓜多尔地震、斯里兰卡洪涝、缅北冲突救援等国际紧急救援任务,并常驻非洲一年,深入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偏远农村开展饮水安全援助。

2013年12月,蔡文男作为第一批赴菲律宾开展“海燕”台风救援的成员,在交通资源极其紧张、安全局势恶化、生活物资匮乏的情况下,随队多方斡旋,历经海、陆、空辗转,将数十吨救援设备和物资运抵重灾区塔克洛班,与队友一道在废墟中建起野战医疗所,让五星红旗在菲律宾灾区高高飘扬。近一个月时间里,中国红十字会援菲团队共救治伤病员4786人,得到菲律宾政界和人民的一致赞誉,菲律宾民众自发在医疗队营地挂上“谢谢你,中国!”的标语。

多年来,因不断穿行于废墟之间,奋战于洪流之中,蔡文男成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内顶顶大名的“逢灾必到的救灾达人”。他积极总结国内外救灾经验,设计研发了“中国红十字会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并在全国红十字系统部署使用,作为红十字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文男还把自己的多年救援工作经验分享给各级红十字会参与救灾、救援行动的同事和志愿者们。为助力红十字救援工作高质量发展,他和同事们致力于红十字救援队功能多样化、技术标准化、行动规范化建设。至今,国家级红十字救援队从“0”开始,逐步发展到29支队伍,涵盖搜救、医疗、供水等8个领域,辐射带动全国600余支地方队伍,在国内重特大灾害救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

2022年3月,上海再发新冠肺炎疫情。4月中旬,疫情愈发严重,为了协调各地援沪物资的接收和发放,并组织调度中国红十字防疫消杀志愿服务队开展防疫消杀工作,蔡文男再次逆行赴沪。对于一次次出发,奔赴最危险的救援前线,他已习以为常:“灾害总有发生,我也一直在路上。”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