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铁骨铮铮映军魂,红色血脉连军民

时间:2022-08-09

中国军人,在这个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年代,似乎很少站在镁光灯下。但只要祖国召唤、人民需要,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始终守护在我们身旁。

他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仅在保家卫国的危难时刻;当人民的生命受到疾病威胁,他们随时可以撸起袖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给患者重生的希望。

一声“到”, 一生到

盛夏的窗外晴空碧蓝,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现役军人小帅的笑容也正灿烂。不久前,安徽省红十字会联系小帅所在部队,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HLA初配成功。闻讯的小帅,就像接到战斗命令一样,一声“我愿意!”毫不迟疑。身为“东风快递员”的小帅,让“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又有了新的含义。

李少帅.jpg

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后,小帅送给患者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是经历戈壁风沙千万年洗礼,大自然缔造的奇迹。军旅生涯,它曾陪伴着我一路成长,现在转赠给你,我们一起努力,创造生命奇迹!”小帅想把自己的乐观和积极,同生命种子一起传递给对方,愿患者能够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这是李少帅那个石头.jpg

近两年,安徽省还有多位现役或退伍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一声“到”,一生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王春鹏1.jpg

被患者称为“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的现役军人小鹏

邹杨杨.jpg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逆行驰援武汉的退役军人扬扬(安徽省第400例捐献者)

大山.jpg

2022年春季安徽疫情期间,逆行捐献的退役军人大山

程增华3.jpg

曾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优秀士兵8次,嘉奖多次的黄山市转业军人阿华

他们不仅有坚实的臂膀和伟岸的胸膛,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血液里流淌着善良。他们用热血成就了一段段崭新的生命,为他人续写了美丽人生。

舞台不同,本色不改

天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徐是一名消防员,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故事,对他来说格外具有纪念意义。2015年,小徐和战友们退伍时想用一个善举来纪念军旅生涯,便一起参加无偿献血,并主动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他接到了天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向红十字会确认捐献后,小徐既兴奋、激动,又感到使命和责任。

图03.jpg

世事难料,就在小徐入院做捐献准备时,他的姥姥因为身体原因突发离世。“家人一开始没有告诉我,怕影响我捐献;直到我和儿子视频通话,才知道姥姥走了。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是我心中的遗憾。但想到自己可以通过捐献来挽救另一个生命,就又充满了动力,姥姥也一定不会怪我,会支持我这样做的。”

图04.jpg

军旅生涯已经结束,如今,舞台虽不同,本色却不改,小徐仍然以一名军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行动拯救生命。“咱们军人退伍不褪色,人这一辈子,就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让自己骄傲的事情。衷心希望小患者早日康复,也呼吁更多战友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家庭,带着刻在军人基因里的荣光,坚守初心、传递大爱!”

“ 能救人,我义不容辞 ”

来自辽宁葫芦岛的退伍军人小张,至今还记得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那一天。2020年,他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活动期间,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隔仅一年多,今年3月,他就接到电话,得知至今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图05.jpg

91年出生的小张,是个青春阳光、乐于助人的大男孩,他从小就憧憬绿色军装,梦想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2010年他如愿入伍,9年的军营锤炼让他褪去了青涩与生疏,淬炼成钢。2019年,他随部队转制到公安系统,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不管是作为军人还是警察,能救人,我义不容辞。”

图06.jpg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张的捐献之路有些坎坷——小张在北京出差时遭遇当地疫情,险些因为返辽后需要隔离,影响捐献计划。

好在小插曲最终并没有影响捐献安排,5个多小时的采集后,“生命的种子”奔赴远方,去拯救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小张成为辽宁省第28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铁骨铮铮映军魂红色血脉连军民

穿上军装,

他们是英勇的中国军人,

肩负起保卫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使命。

卸下戎装,

他们不忘初心,不褪本色,

谱写了新时代军民情深的新篇章。

来源:中华骨髓库安徽省、天津市、辽宁省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