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逝捐出多个器官
兄妹二人也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时间:2022-06-12
近日,青岛一男子因病猝然离世,家属悲痛之际做出义举,进行了器官捐献。6月9日,姜兴华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故后,家属捐献了他的多个器官,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成为青岛市第 1109例器官捐献者。在父亲的影响下,姜立川和妹妹姜立梅也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姜兴华的儿子姜立川签下《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
突然倒地不起 八小时紧急施救
5月底的一个中午,姜兴华还在跟孩子们一起吃饭,本是平凡又温馨的一天。没想到当天下午,儿子姜立川突然接到电话:父亲突然倒地不起,呼吸急促。“当时我妈跟他一起在家里,母亲给我打的电话,她一个人在家看到父亲的状况手足无措。”姜立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旧痛心万分。
下午4点20分,姜兴华被送往西海岸的医院进行紧急救治,“晚上八点多,手术结束,医生就跟我们说脑梗死到60%了,也很明确地跟我们说人已经抢救不过来了。”对于姜兴华家人来说,那时候的心情简直是“五雷轰顶”,全身无力,一句话说不出来,眼泪止不住地流。
姜立川说,父亲生前就是一名有爱心、有担当的人,对于兄妹二人的教育也始终以身作则。“从小跟着父亲,但凡街上有乞讨的人,父亲总会掏腰包放上点钱,他也曾告诉我们,尽管自己日子拮据,但能帮就帮一把。”姜立川说道,“我妹妹、妹夫和我们家都在捐献全血,我后来开始捐献血小板。”他跟妹妹两人曾经也私下讨论过,如果有一天他们去世,就把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
近些年,姜立川母亲因为脑梗身体一直不太好,都是姜兴华守在身边照顾。“我父亲辛劳一辈子,小时候务农送我们上学,等到我们上学了,他就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再后来我们成家立业,本该享清福的年纪,母亲又发生脑梗。”回想起父亲的一生,姜立川满是心疼,也满是懊悔,不禁哽咽。“父亲挽救了这么多生命,我感觉他还在世界上某一个角落里生活着,希望他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地延续!”
含泪捐献 展现人间大爱
回忆起父亲去世的场景,一向乐观的姜立川其实心里已经千疮百孔。从此,他要当起家人的顶梁柱,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亲。姜立川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捐献父亲的角膜和器官,随后他联系了青岛市红十字会。
“我父亲年轻时就一直乐善好施,我相信他也会支持我们决定……”姜立川说道。捐献当天,在器官捐献办公室内,姜立川和妹妹姜立梅眼含泪花,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签字。父亲姜兴华是个老实的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了一辈子,为人和善,与邻居的关系一直融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姜立梅小时候虽然过得清贫,但是却很幸福。“捐献吧,换种方式让父亲继续活在世上。”在姜立川的安慰下,兄妹俩双手颤抖着签下了捐献同意书。
为了征求姜兴华爱人的意见,器官捐献协调员胡学宝在家属带领下赶往姜兴华家。这个饱受疾病折磨的母亲没有二话,流着泪点头。“他这一辈子好事做尽,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决定是他一生最好的谢幕。”
在父亲的影响下,姜立川和妹妹姜立梅也有意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父亲是我们的指明灯,他捐献了一些组织器官,延续了更多的生命,让更多的家庭重获了幸福,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通过父亲去世这件事情,我和妹妹坚定了自己捐献器官的信念,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的队伍,让爱传递。”姜立川告诉记者。
▲姜立梅含泪按手印
器官捐献,对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来说,是重生的希望;对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来说,是寄托哀思,是生命的延续;对社会来说,展现的是人间大爱和人性光辉。
一个人的离世
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
将生命延续
那就是器官捐献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