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最美晚晴天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微天使夕阳护航”志愿服务项目纪实

时间:2022-09-27

“或许一次志愿服务的时间是短暂的,或许我们带去的爱和关心也是有限的,但我们希望能将这爱心延续下去。”9月,南京医科大学2020级护理学专业研究生陈红丽结束暑期“微天使夕阳护航”志愿服务项目行动,回到学校开启新学期的学业。回想过去,她说:“自2018年作为大学‘萌新’首次参与该项目至今,这些经历和回忆可以算是我大学生活中最绚烂的一道风景。”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微天使夕阳护航”项目自2017年启动,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校、院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当下养老形势,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培训、实践、科研三维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将养老照护志愿服务朝着专业化、体系化、常规化、长期化方向发展。

打通社区照护“最后一公里”

“在当前养老照护有效供给短缺、服务水平尚不足背景下,参与养老照护志愿服务成为医学生的时代使命。项目初衷是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将志愿服务与医学专业融合。”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师李现文给团队和学生发展定下这样的整体要求。他是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分队(以下简称学院分队)成员,也是分队指导教师。

据李现文介绍,“微天使夕阳护航”项目由学院分队主要承担。项目聚焦失能失智两个照护需求最高的老年群体,开展失能居家照护、失能志愿者“种子”计划项目,以及失智老年人脑健康促进志愿服务。学校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的合作缘于2017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江苏省是首批试点省份之一。

#我爱上这个团队?已经超过两分钟了 不能撤回#

#这是一个大学四年,想要待上五年的组织#

在“南医微天使”微信公众号上,这两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参与活动志愿者的共鸣。

“帮奶奶翻粮食后,奶奶一直拉着我们聊天,并一直坚持要给我们盛碗茶。知道我们明年还要来,奶奶说明年提早准备好凉茶在家门口等着我们,如果我们不喝茶的话就提前买好矿泉水给我们喝,让在场的志愿者悄悄抹了眼泪……”在这个话题下面,志愿者朱琳写下这段回忆中的画面。

学院分队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成立,遵守红十字运动的人道、公正等七项基本原则,发扬红十字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成立之后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志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社会公益活动,倡导社区邻里互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022年7 月至8 月,学院分队以“养老照护一小步,健康中国一大步”为主题,面向全校招募80名志愿者,组建9支队伍,以江苏省为起点,向全国范围辐射。服务队跨越江苏、四川、贵州、青海、新疆等7个省、1个自治区,奔赴24个城市、50余社区。

服务队采用入户调研法和深度访谈法,通过“三融入”工作法(将志愿服务融入专业实践、将感恩教育融入专业发展、将思想引领融入职业理想),建立长效化和常态化的可持续帮扶机制,做空巢老人的守护者、乡村振兴的见证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服务队主要面向社区老年群体,通过上门入户,落实健康回访;通过怀旧疗法,注重心理健康;利用健康宣教、社区义诊等形式,将医疗服务与心理疏导紧密结合;通过党团联结,见证乡村振兴成果;通过红色精神再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追溯红色记忆,汲取英雄前辈精神力量;为打通西部地区、苏北地区养老照护“最后一公里”,引导护理学子继承先辈遗志、助力健康扶贫、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

“参加志愿活动让我看到了社会的不同面,认识了不同的人,拓宽了我的眼界,找到了人生价值;也让我真正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作为护理专业的医学生,更应该从践行志愿服务活动中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回报社会。而我正在努力中。”参加了暑期学院分队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刘沐寒说出自己的体会,列数了自己的收获。

截至目前,项目志愿参与人次达12474人,服务时长达28645小时,服务人次超60000人。为全国养老照护服务储备人员667人,建立了1个省级智慧康养产业学院、27家养老照护社会实践基地。

项目曾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第八期志愿发展计划项目等5项国家级荣誉,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银奖项目等16项省级荣誉,曾被中国新闻网、中国人口报等3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

创新性的志愿服务理念

“看不清字、迈不动腿、直不起腰、听不清声……”去年重阳节,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添了一套让人“变老”的装置。穿上它们,就能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到人老了以后是怎样的。学生们体验过这套装置后纷纷表示:“老人们平时动作比较缓慢,健忘,让我觉得有些莫名或者急躁……但如今我们都懂了。”该套装置也成为项目追求创新以适应社会情势变化的一个缩影。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微天使夕阳护航”项目遇到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养老机构封闭管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团队成员紧跟老年人需求,求助于科技力量,创新养老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结合新模式。为保障疫情时代下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和传播,团队利用科技创新和教育平台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区老年人脑健康促进APP线上干预与管理系统,以及针对帕金森病人的“手得安——一款压力诱发反射的帕金森病手部震颤控制装置”。项目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科普微视频及养老照护科普视频,在江苏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项目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线上途径的“人生故事会”等活动,充分利用线上方式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

项目执行上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更加注重志愿精神的培养,努力将“红十字精神”“南丁格尔”精神和“志愿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团队成员入选2022年名校优生选调、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支教。李现文评价:“他们都是在参与养老照护志愿服务后,继续响应时代召唤,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注意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缺少量化评价问题,团队成员就共同查找资料,将投入和价值评价的方法引入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中,并开发了养老照护志愿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说是为国内养老照护志愿服务找到了定量评价的参考。

2018年,项目团队在徐州丰县建立了红十字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实践基地,通过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江苏省红十字会等协调,将养老志愿服务与健康扶贫相结合,定期赴丰县为老年人开展测血压、血糖、骨密度、慢病咨询、心理咨询、老年护理健康宣讲、营救救护知识宣讲、手指操等服务。

2021年春节刚过,项目志愿者再次来到丰县仇集村,一家一家登门回访村中留守老人。“你们太暖心了,一直记挂着我们,谢谢你们!”这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志愿者倍感幸福。

在回访工作中,志愿者更新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档案,补充了新情况,为结对帮扶对象更加精准的健康扶助提供了数据保障,也为后期关注重点人群,做到有效服务打好基础。

此次活动更是激发了医学生投身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更深入地了解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提升了即将成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队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着力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有效推进学院志愿服务工作。

活动结束后,一位大一新生记录下这样一段话:在大城市里上学,再到小乡村,我看到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有巨大的差距。曾经的仇集村许多家庭根本没有一个机会或能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而现在的村庄却有了实质性的大变化……希望我们此行能实实在在为村民们带去温暖和帮助,也希望下一次去仇集村时,能看到村民们有更好的生活!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