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红十字会奋力开创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非凡十年 “苏”写新篇章
时间:2022-1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指出,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支力量。红十字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阐述了红十字会的特殊性质、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红十字工作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推进江苏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有力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红十字会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红十字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支持红十字会改革创新,热忱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回望十年非凡历程,江苏省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总会的重视支持下,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力发挥党委政府在人道领域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省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领导和先进集体个人合影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切实发挥党组政治作用,从制度机制上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以省委两次巡视为契机,全面提高红十字会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具体办法,强化正风肃纪,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
始终坚持党建业务同步抓,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安排部署、教育管理和督促检查等“四到位四同步”。注重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党建带红建,促进“博爱家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深度融合,推动44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好地承担起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始终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对全省红十字系统党建工作指导,持续推动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将红十字会党的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所有设区市和47个县(区)红十字会设立党组。
江苏省高校红十字志愿者开展“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做强主责主业,努力推动红十字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江苏省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紧扣“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努力构建统一规范、覆盖全面的人道服务工作体系。
应急救护就在身边。马路边、地铁站、赛事活动现场、校园内……随处可见红十字“急救侠”身影,他们在危急时刻托举起生的希望。这一切,离不开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孜孜不倦推进应急救护工作。
主动加强与卫生、教育等部门协作。自2012年起,省政府将“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十年来,在全省培训救护员518.36万人,开展普及性培训1144.87万人次,建成应急救护培训基地150余个,地铁、机场、景区等公共场所配备AED机近4000台。
不断推动救护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2021年以来,以学校为重点打造“救在身边·校园守护”品牌;全省25个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实现全覆盖,每年在景区开展救护培训和志愿服务,受益游客超过30万人次。
救援精兵守护平安。十年来,全省红十字会逐步建立起覆盖到县(市、区)一级的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主动融入政府防灾救灾减灾工作体系,应急预案、响应机制不断建立健全。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红十字会救援队118支,骨干队员近3000人,各类物资储备仓库83个。盐城“6·23”风灾、昆山“8·2”事故、响水“3·21”事故……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援中,均出色完成救援任务。各级救援队还主动与社区结对,积极开展疫情消杀、防灾避险知识普及等活动。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全省红十字救援队员和志愿者出动2.67万人次,受益群众达到50.94万人次。
筹资能力持续提高。全省红十字会积极探索网络化、项目化、品牌化、市场化筹资新模式,十年累计募集社会捐赠款物达35.64亿元。积极探索“互联网+人道资源动员” 新模式,通过参与“99”公益日、加入网络公益平台等方式,打造“苏护行动AED计划”“暖心团圆饭”“关爱相髓”等特色项目。网络筹资总额4年间从82万元增长到1914万元。
在筹资工作有力支撑下,红十字救助和服务项目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提升。目前,全省红十字会每年涉及的民生项目超过2000个,金额超过1亿元,服务和参与群众在300万人次上下。
凡人善举闪亮星空。十年来,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从276例增长到1092例,21.5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近年来,全省每年献血超百万人次,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比例始终保持100%。自2011年南京市实现首例人体器官捐献以来,全省人体器官捐献报名登记志愿者人数40万人,累计实现器官捐献1354例,累计实现遗体捐献4573例。一大批爱心楷模不断涌现,他们的凡人善举犹如点点星光,闪耀着江苏人民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精神光辉。
2021年起,江苏省高中、大学军训学生救护培训全覆盖
紧扣中心大局,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全省红十字会始终把党中央号召什么、省委省政府重抓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红会能做什么作为思考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努力在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坚决守住疫情防线。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而至。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加入省和当地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物资组,主动承担社会捐赠款物接受和境外捐赠物资扎口工作。截至目前,筹集疫情防控款物累计13.45亿元。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卡口防控、区域消杀、物资收发等工作。
“慈善组织、红十字会要高效运转,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提出的重要要求。全省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做好捐赠款物接受使用管理工作,做到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快拨快结,捐赠物资周转高效、物尽其用。
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江苏省红十字会尽心竭力为困难群众解难纾困。十年来,“博爱送万家”活动在全省红十字会累计发放款物4.8亿元,受益群众超过295万余人。建立“博爱送万家”常态化运行机制,每年围绕元旦、春节、“七一”、重阳等不同时间节点,救助不同困难群体,为老项目注入新活力。
针对“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江苏省红十字会持续开展“博爱光明行”项目,在全省筛查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05万元,实施手术1.2万例,被评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针对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患者,深入实施“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项目,累计发放救助资金9756万元,救助省内病患儿童3055名。
江苏拥有全国最多的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全省红十字会动员全省169家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深入城乡社区开展以义诊咨询、健康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博爱送健康”活动,年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
2011年,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每年百余个项目、百所高校、几千名志愿者走进社区、农村、监狱、福利院、养老院,为特殊群体开展红十字人道服务。2016年,“博爱青春”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成为江苏省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打品牌和特色名片。
认真落实扶贫协作工作部署,自2016年红十字会系统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红十字会支援陕西、青海、贵州、西藏等省区款物累计1.14亿元,完成陕西安康红十字综合服务中心等对口支援项目。
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江苏省红十字会围绕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计划,与江苏“走出去”重点国家的地方红十字会开展丰富的交流和援助活动。十年间,陆续与荷兰北布拉邦省、英国埃塞克斯郡、匈牙利布达佩斯红十字分会开展友好交流,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白俄罗斯戈梅利州、纳米比亚霍马斯省红十字会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
2022年,江苏省红十字救援队开展水上救援演练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创新是深化群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大机遇。
服务群众是红十字工作生命线。江苏省红十字会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工作下沉,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阵地建设,努力实现组织、阵地和工作有效覆盖。
“博爱家园”是江苏省红十字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是红十字会扎根社区、开展核心业务、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2015年,江苏“博爱家园”启动试点工作,2020年在全省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博爱家园”1186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各级红十字会在“博爱家园”中成立基层红十字会1119个、建立志愿服务队1568支,打造了“爱心洗衣坊”等品牌项目。“博爱家园”每年服务群众达到200万人次。在“博爱家园”带动下,红十字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超过1万个,其中乡镇(街道)红十字会1100余个,建会率超90%。
公信力是红十字会生命力。江苏省红十字会坚持依法依规治会,以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监督体系为目标,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阳光透明的红十字会。
2022年,《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是省红十字会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为新形势下推动红十字会改革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江苏省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公信力建设。十年来,在全国率先理顺管理体制,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扎实推进监事会改革工作,10个设区市和73个县(市、区)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监事会,形成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落实事前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公开和监督检查各项制度。
让红十字故事更加动人。江苏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重要发祥地,建立红十字组织并开展救助活动已有115年的历史,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代又一代江苏红十字人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不畏艰险、不辞辛劳,积极履行人道主义救助职责,绘就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
近年来,全省红十字会主动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用好互联网平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广泛报道红十字志愿者、捐献者和工作者感人事迹,深入挖掘红十字文化蕴含的丰富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追求,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红十字声音,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服务群众,以扎实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新的征程上,全省红十字会将牢记人道初心、凝聚人道力量,永远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开创江苏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红十字力量。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生第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8位捐献者合影
宜兴红十字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