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平安顺遂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血缘亲人”小李的故事
时间:2022-11-11
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恰恰是一些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因为他们正在深渊的边缘挣扎,因为他们苦苦祈盼着奇迹,因为他们急需一颗“生命的种子”。而让他们重生的曙光,只需要你我伸出援助的双手,奉献出一次无私的温暖。
2022年9月21日,小李拉着行李走进校园,开启了博士研究生生活。而他报到的日子,比其他同学足足晚了17天。小李却觉得这“迟到”很“值得”,因为在这17天里,他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花季少年的生命。故事的开头,还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5月,小李在西藏一所技术学院当老师。一天,他在学校的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信息。
“我是学动物医学的,这个专业与医学相关,所以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一定了解。当工作人员讲完造血干细胞的用途以及对于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时,我更加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我想帮助那些我不认识的、正在绝望边缘挣扎的人。”小李说,采集完血样之后,他问工作人员一般多久能遇到血样匹配的人,“他笑着告诉我,血样匹配的概率只有数十万分之一。所以能否捐献,什么时候捐献,全看缘分”。
出人意料的是,仅仅过去一年半,小李就接到了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那是2020年12月,小李被告知他的血样和一位身患血液病的少年相合,需要再次筛查,小李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2021年4月9日,小李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分型确认检测,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患者病情发生新变化,捐献工作按下暂停键。得知这个消息的小李仍然严格遵守捐献规定,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把身体维持在一个最佳状态。2022年7月,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标准,一切工作继续紧锣密鼓地展开。
捐献时间最终定在了9月,正是小李人生中辛苦、忙碌,又充满收获的一段日子。在这一年中,小李的妻子怀孕生产,给家里添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小李自己还考上动物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9月,小李在西安老家准备博士报到,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他需要提前一周赶到北京。安排好家里的大事小情、和学校商量延迟报到的小李还是没想到,又一个突发情况发生了。
此前,各地红十字会都会派专员全程陪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帮助联络、协调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等相关方,同时也会保障食宿、交通等后勤服务。但在小李捐献前,西藏拉萨、陕西西安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陪同小李赴京的工作人员必须居家隔离。了解情况后,他没有因突如其来的变化改变行程,独自踏上了前往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旅程。“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儿,相对于挽救一个生命而言,这些都不算什么。”小李说。
其实,在小李眼中诸如此类“不值一提”的事儿还有很多。临行前,小李预订的机票因故两次变更飞行时间,到达时间太晚,他不想给北京接机的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添麻烦,就退掉了原来的机票,重新预订。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在抵达北京等待捐献、注射动员剂的5天里,他被隔离在一间小小的病房内,除了每天去走廊打一次水,没有离开病房半步。
9月9日,小李按照计划,在血液分离机边躺了近4小时,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当晚,从小李身上提取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由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专程运送到了患者所在的医院,并成功输入患者的身体。即使饱受病痛,少年仍然写下一封感谢信,并把自己随身佩戴12年的生肖牌作为礼物送给了未曾谋面、不知姓名的“血缘亲人”。
收到信和礼物的小李感慨万分,他说:“造血干细胞捐献于我而言是一件小事,给这位患者带来的却是延续青春生命的希望,能够以微薄之力给他人以温暖,我感到非常开心,也希望这位流淌着我血液的少年,平安顺遂地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