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下“脱贫蛋” “孵出”致富路

——贵州省红十字会助力黎平县兴隆村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时间:2022-12-20

近年来,贵州省红十字会结合帮扶点黎平县兴隆村实际,积极探索村集体传统蛋鸡养殖产业升级发展模式,采取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加大人才资源投入、用好现有资源优势等创新举措,为农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家禽生态养殖找到一条新路。

转变生产经营模式

省红十字会主要采取三项创新措施:一是变更经营主体。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全村群众一致同意将村办合作社经营主体变更为新注册村办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产业,设总经理、执行厂长、监事长,建立企业管理制度。二是变更生产主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明确,将原来只让贫困户到养殖场工作的模式变更为企业员工管理机制,所有员工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三是组建产销团队。以聘请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作为领头人,培养村里养殖骨干以及懂市场、懂经济的村民组建产销团队。

加大人才资源投入

省红十字会主要从3个渠道加大人才投入,一是生产管理渠道。帮助从四川大型蛋鸡养殖场引进2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生产管理,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渠道。把省红十字会筹资财务部懂市场经济、懂会计财务的骨干人员派驻作为第一村支书,全程参与整个产业升级工作,带领组建营销团队,同时帮助聘请1名专业会计人员。三是商品提质和科技环保渠道。省红十字会再投入42万元,帮助对接联系台湾遵义众亿蟾王养殖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学科研团队,引进“冠宝虫”技术处理鸡粪和“虫草鸡蛋”饲料配方,派4名科技人员定期现场指导,实现生态循环养殖,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同时让鸡蛋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蛋白质等主要指标高出普通鸡蛋7%。

用好现有资源优势

省红十字会经过调研走访认为,要用好三方面资源优势:一是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依托省红十字会直接选派、帮助协调聘请和定期现场指导的专业人员以及科技人员,从村里挑选了具有培养资质潜力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确保今后村里能有一支专业团队留下来。二是用好养殖场资源。为发挥现有蛋鸡养殖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用,省红十字会和当地政府再投入32万元,在养殖场旁边建标准化培训基地和小型养殖车间,动员兴隆村以及周边其他村的群众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通过培训后的家庭可以承包小型养殖车间在公司技术指导下小规模养殖增加收入。三是用好虫肥资源。通过引进的“冠宝虫”技术处理鸡粪,把鸡粪变废为宝养虫,养虫反过来喂鸡,让鸡粪变为虫肥,不仅把污染变生态,虫肥还用于当地油菜、油茶、茶叶种植施肥。

贵州省红十字会通过对兴隆村集体产业经济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让原来亏损即将面临倒闭的蛋鸡养殖产业,2022年全年实现利润147万元,不但还清90万元负债,还拿出村集体利润中的30万元维修村里水利设施、机耕道以及配套培训基地设施,并向村民分红22.68万元。

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