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第三次分配作用

时间:2023-02-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积极响应号召,立足新发展阶段,在第三次分配中积极融入,通过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找准定位,拓展服务,展现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

突出“快”字提高效率,在参与第三次分配中找准定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在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的作用与价值正日益凸显。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开展工作,致力于“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是我国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在第三次分配中有所作为,抓住“快”字提升效率,推进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响应要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红十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赈灾救济、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民生项目等人道救助工作中,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而且对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等更高层次的目标发挥着积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红十字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道需求为根本,通过开展以生命救助为重点的人道救助工作,发挥红十字会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引领作用,通过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开展志愿服务,凝聚更多人道资源,不断满足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对分配领域公平正义的渴望与期待,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切入要快。作为群团组织,要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要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寻求纾困对策,深入企业、社区,把扶助项目、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向爱心单位、爱心人士推介,积极赢得支持和帮助,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

三要回应要快。要在“快”上做文章,进一步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对困难群众的需求,力所能及的工作必须“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解决不了的及时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要不断健全红十字基层组织,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高效落实“马上就办”服务清单,及时回应群众呼声,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突出“优”字提升效能,在融入第三次分配中拓展服务

第三次分配的动力机制是基于社会机制的爱心驱动,其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其职能与第三次分配的功能高度契合,要立足“优”字提升效能,在第三次分配中引领潮流,抢占高地。

一要优化宣传服务。第三次分配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其具有收入调节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慈善教育启迪爱心。当前,我国第三次分配还不够壮大,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捐赠方式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治理,将成为财富人群和企业的重要选择,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要更多地借助媒体的力量,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大爱精神,浓厚爱心氛围,使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到奉献爱心中来。

二是优化志愿服务。第三次分配的客体不仅包括社会力量捐赠的财产,也包括社会力量所提供的志愿服务,通过奉献时间、技能或专业知识,为弱势群体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提升弱势群体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为“志愿服务”,红十字会要切实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围绕“三救”(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和人道传播等核心职能,积极组建与之相匹配的红十字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社会爱心人士捐献财富、奉献时间、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助力第三次分配。

三要优化捐献服务。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公开透明,专业运作;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的原则,全面提高人道资源动员能力,打造专业化的筹资人才队伍,提高线上线下筹资能力,拓展创新人道资源动员方式,不断开展具有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的人道资源动员活动(项目),基本形成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制度化的资源动员新机制,提升红十字人道救助实力和人道服务能力,使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通过红十字会这个爱心平台实现捐赠意愿,用实际行动帮助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要围绕“人道救助”职能,搭建爱心互助平台,通过建立基金会或设立专项救助金,进行专项帮困救助,探索建立爱心捐赠累积机制和回馈机制,形成“捐赠-服务-救助”良性发展的平台,动员更多爱心单位和个人献爱心;围绕“三献”职能,加大宣传服务,通过专家电视讲座、捐献者以身说法等途径,想方设法向民众普及捐献知识,让社会大众知晓并理解参与“三献”工作的意义,积极做好登记、捐献、缅怀服务及困难救助等工作,同时积极取得文明办等单位的支持,做好捐献志愿者的褒奖工作,从而引领助人为乐、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新风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突出“实”字提增效益,在强化第三次分配中展现作为

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是奉献、互助,实质是为民解困,靠的是道德的力量,体现的是自觉自愿。红十字会要结合自身职能,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弱势群体的境况为根本,突出“实”字提增服务效益,引领社会力量做大做强第三次再分配。

一是工作指导要实。随着绝对贫困现象消除,相对贫困问题逐渐突出,社会救助逐步由单一的、短期的物质救助发展到“物质+服务”综合型救助。红十字会要立足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性、兜底性功能定位,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中,重点做好急难救助即生命救助工作,围绕政府所需、民众所盼、红会所能,不断改进工作指导,与时俱进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来,寻求在第三次分配中新的着力点。

二是服务体系要实。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要围绕“人道”和“社会救助”两个关键词强化职能,不断凝聚社会力量,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救助实际和自身职能的救助品牌。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建立健全人道资源动员体系,面向城乡特殊和困难群体,持续实施大病救助、突发灾害救助等,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天使计划”等人道项目下沉到基层,通过在基层一线持续开展红十字活动和实施人道项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的爱心送到困难群众身边,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逐步实现“家家都有急救员”的愿景,为民众生命健康助力;建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主动参与政府构建的以保障灾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分级负责管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储备应急救助基金,确保重大灾情发生时,能及时为弱势群体提供人道救助;大力推进“三献”工作,强化工作宣传,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捐献光荣”的社会氛围,全方位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工作品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红十字人道服务。

三是具体目标要实。党中央将第三次分配的协调配套与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并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系层面,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这既是巩固长期执政基础的需要,更是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红十字会要继续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营造崇德向善、奉献为荣的社会氛围多作贡献,要创新人道救助理念和方法,在开展好社会救助的同时,在帮助困难地区和人群增强造血功能上多下工夫,在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发展致富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带有第三次分配性质的志愿服务,让需要帮助的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加强与其他公益慈善组织合作,借助其他公益慈善组织各自优势和资源,发展公益事业,做到优势互补、互促发展,达到“1+1>2”的效果,共同为壮大第三次分配、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丁银水 福建省厦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