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施五大工程 全力打造“五红”品牌
时间:2023-03-14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已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相传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故又名“剑邑”。丰城市2022年评为全国百强县市第57名。近年来,丰城市红十字会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党建引领,主动靠前服务,立足主责主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通过实施五大工程,积极打造“五红”亮点,将红十字工作做深做实,把红会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红会服务送到群众心里,开创了红十字会工作新格局,“剑邑红”红十字会品牌在丰城大地越来越唱响。丰城市红十字会工作事迹在中央、省、宜春有关媒体刊登报道近三年累计62篇。近三年来,丰城市红十字会先后荣获宜春市先进红十字会、江西省先进县级红十字会、江西省红十字会网络众筹较好单位等称号。
一、全力实施基层组织拓展工程,突出“红”的底色,增强群众的认同感
一是不断扩大覆盖面,让基层红十字会多起来。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医疗机构红十字会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全面推进基层红十字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明确了工作要求。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建成红十字会后,深入推进红十字会进社区、进村级、进学校、进企业。到目前,全市共成立基层红十字会近50个。到目前全市共有红十字会员1010人,红十字志愿者2382人。红十字会的那抹志愿红越来越多鲜艳在群众身边。
二是强力推进规范化,让基层红十字会强起来。大力推进红十字会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六有”规范化建设,每个基层红十字会坚持“建必成,成必强”的原则,坚决克服“成立时轰轰烈烈、成立后没有声音”的现象。每年定期开展工作评价,进行内部交流学习,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多点提升融合力,让基层红十字会活起来。通过融入式、嵌入式形式,把红十字会工作深入下沉基层阵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群众对红十字会的认同感得到了极大增强。主要做到“五个融合”。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融合。2022年在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0场500人次,普及救护知识 22000人次。开展社区红十字志愿公益活动12场397人次1709小时。开展社区养老健康讲座8场230 人次。和教体部门青少年工作相融合。2022年组织救护救援培训讲师在学校开展救护知识、防溺水、防踩踏知识讲座22 场2000人次,全面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开展红十字博爱精神宣传研学活动3次,参与学生400人次。和应急、公安部门平安建设相融合。红十字蓝天、曙光救援队2018年开始坚持开展“百日巡江”,年巡江达100天800人次 6400小时。和其他志愿者协相会服务相融合。共同开展主题公益活动 10场200人次。和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融合。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开展、救护培训、路段、网格文明创建活动 ,红十字志愿服务48场500人次。
二、全力实施救在身边体系工程,构建“红”的网络,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一是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力度,打造红十字救护“基础网”。面对救护培训体量大,任务重,救护培训师资建设至关重要。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我会建立了红十应急救护培训讲师人才库,分社会讲课师资、社区讲课师资、学校讲课师资。近年来共培训储备各层次救护救援师资50余名,为全面完成救护培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全市举办救护员培训讲座34场次,培训救护员2604人,普及群众2.2万人。近三年来全市举办救护员培训讲座126场次,培训救护员8776人,普及群众救护知识4.5万人。充分发挥发证救护员分布在各乡镇、各行业,各社区的特点,建立救护员信息平台,救护员就近就便列入社区、(村)、小区、楼栋网格化,初步构建群众自救、互救、急救“三救”体系,并结合数字化要求,不断完善应急救护广度,实现救护员“找得到人,来了会救”,不断构完善建红十字应急救护“基础网”。
二是加大救命神器AED安装力度,打造红十字救护“保障网”。2022年我市通过多种途径,筹资安装AED(体外除颤仪)41台,覆盖了全市33个乡镇街道、两个行政中心、一个市民中心、高铁站、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在全市基本形成了AED救护网络。同时组织各投放点管理人员及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针对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及AED使用技能进行了教学,共培训400余人次。2023年丰城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密AED布点,并将救护培训和AED安装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事项和重大民生工程。加大AED安装后台信息化建设,推出AED布局和使用导航地图,加强现场管理和维护力度,并和全市救护员“基础网”有机融合,确保“能找到、有人管、用得了”,布局强化全市红十字救护AED“保障网”。
三是加大救援队伍建设力度,打造红十字救护“快速网”。近年来,丰城市把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支持组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红十字曙光救援队。市财政资金支持近70万元,用于购置应急救援车辆、冲锋舟、救援设备等装备。市政府无偿安排两支救援队伍办公室近150平米,仓库面积近300平方米。无偿提供水电使用。确保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协调人社部门为红十字蓝天、曙光救援队申请两个公益性岗位,保障后勤人员的稳定。协调教体、应急等部门、企业为红十字曙光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筹集志愿活动经费,近三年来累计达近50万元,有力解决了救援队运转的后顾之忧。红十字蓝天、曙光救援队均成为丰城市家喻户晓的1000人以上志愿者队伍。通过加大队伍建设,真金白银支持,丰城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红十字曙光救援队成为拉得出、出得快、能战斗的应急救援队伍,在水上搜救、城市走失、山地搜救、防溺水、公共场所活动安保、群众解难等方面能快速出勤,快速覆盖到达各乡镇村组,被群众称为“红色110”。三年来,红十字蓝天、曙光救援队共参与应急救援志愿活动1146场,出动队员8601人次,志愿服务76606小时。两个救援队多次荣获宜春、丰城市优秀社会救援奖、社会公益组织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三、全力实施人道救助关爱工程,传导“红”的温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一是社会筹资做到“三心”,激发社会捐助热度。在社会筹资工作中,做到“诚心,公心,热心”,做到“捐助对象明确、捐助收支明晰、捐助流程明白”,进一步提升了红十字人道动员的公信力,增加了社会各界人士捐助的参与力,红十字会成为了爱心人士和受助对象之间的桥梁。同时积极开展人道动员宣传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弘扬红十字精神,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红十字声音,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捐助氛围。积极参加58公益、99公益网络众筹活动。三年来,全市社会筹资(物)达4043 万元,其中款资3439万元,捐物604万元。
二是人道救助关注“三困”,传导社会关爱温度。在社会救助工作中,重点关注救助“困难学生、困难老人、困难村组”。在关注困难学生方面,大力开展“爱·陪伴”助学活动。三年来助学筹资近1055.7万元。市红十字会加强与市商会、市新华书店的联络和合作,促成爱心助学活动的持续开展,2022年资助丰城中小学校教育事业,筹集资助金额373万元。香港李文绮女士2022年捐助丰中、九中36名优秀贫困高考生奖金108万元。在关注困难老人(困难家庭)方面,大力开展“情系夕阳红”和“博爱送万家”活动。2022年“58公益日”活动购置温暖箱79个送到困难家庭。2022年10月,台企旺旺集团向桥东镇困难户捐赠旺旺食品价值19万余元。12月又向全市困难家庭追加捐赠价值40余万元旺旺食品。2022年,组织动员市社会福利企业协会朱永华捐赠物资100份,救助城市社区贫困人员。红十字会等单位、企业走进麻风村、津头社区,看望慰问困难老人,捐资捐物约10万元。接受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资7万元走访慰问拖船镇70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等。在关注困难村组方面,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公益“100+”活动。三年来,各类乡村振兴捐助1073万元。2021年,江西海棠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我会捐赠300万元用于桥东镇栗花村秀美乡村建设。2021年发起“点亮乡村路”项目,为困难村组安装太阳能路灯。2022年发起“爱心池塘”防溺水99公益日活动,在江西乡村振兴公益“100+”三年行动项目大赛中,丰城市刘建军获得“项目带头人”称号。
三是特殊救助突出“三快”,强化救济帮扶力度。做好特殊疾病人群救助工作,在工作中做到“申报快、审核快、转账快”,以一流工作作风使得救助能更快到位,更大程度减轻病患家庭痛苦,更好体现红十字救助的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救助项目,有效实施贫困家庭大病患儿救助工作,探索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三年来,共为“白血病”“先心病”患儿申请“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救助款项24人,申请遗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属“生命光彩基金”救助7笔,共计50万元。
四、全力实施“三献”工作促进工程,扩大“红”的辐射,增强群众的正向感
一是大力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宣传动员。6月9日-10日,丰城市红十字会联合宜春市中心血站、市卫健委开展“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活动。现场开展了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现场发放献血、造血干细胞宣传资料200余份,活动期间参与献血共441人次,献血量共计131800ml。2022年参与推动无偿献血2202800毫升。三年来,共参与支持无偿献血6707300ml。
二是大力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丰城市政法委出台了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列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的政策,大力表彰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在市政府行政中心大楼、部门行政大楼、市民中心等人群密集场所大厅、电梯、显示屏等室外媒体,持续滚动宣传造血干细胞的意义、流程和知识,每日受众达 近 2000人次。结合无偿献血、救护培训、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工作,大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造浓宣传氛围,有力促进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工作。
三是大力组织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开展“生命接力·爱的传递”活动,在乡镇、街道、医院、公安、学校、企业加大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宣传力度,扩大登记基数,增强群众对“三献工作”的正向感和支持度。实施好“莲丝信使”项目,用好“生命光彩基金”,加大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和“三献”志愿服务队建设管理,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捐献咨询服务台全覆盖,积极协调落实捐献者待遇政策,推进捐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022年完成新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报名登记669名。2022年,遗体器官捐献4例,遗体捐献1例。
五、全力实施模范机关建设工程,筑牢“红”的支撑,增强群众的信任感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双红融合,互促共进。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充分发挥红十字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力打造模范机关,助力“六个江西”建设。党建工作中规定动作清单化、组织生活标准化、创新工作品牌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通过开展经常性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政策宣讲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赋任务、压担子,激发干部职工学理论、用理论、长见识、增才干。注重增强党支部战斗力,总结提炼党建业务互促共融做法,打造红十字会“剑邑红”红十字会先锋品牌,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红十字会工作”。
二是以目标为抓手,激发活力,比学赶超。主动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三条主线”:红十字会重点工作任务、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三拼三促”活动:拼理念、促比学赶超,拼作风、促担当实干,拼效能、促争先创优。工作中牢固树立三种理念: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不说不行。面对差距补短板,对标一流勇争先。
三是以廉政为保障,压实责任,强化监督。结合红十字会工作特点,将党风廉政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定期排查党风廉政风险点,坚决做到“三重一大”事项上党组会议,确保形成崇廉守廉、风清气正的红十字会工作环境。业务监督与专责监督贯通融合。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物资监管,充分发挥市红十字会监事会作用,把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口”,打造公开、规范、透明的红十字会,提升红会工作公信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陈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