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红:哪里有硬仗,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时间:2023-09-08
赵雪红,女,1966年6月生,从事护理工作3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护理学会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为国家卫生应急处置专家,长期奋战在急危重症一线,在非典、H1N1甲流、H7N9禽流感、汶川地震、西非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等海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从未缺席且身先士卒,经受住了一次次生死考验。尤其在抗击新冠期间,她带领护理队伍承担浙江95%危重型患者救治,创造“危重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她参与编写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在全世界232个国家发布,为全球抗疫作出卓越贡献。
承担浙江95%新冠危重患者救治
2020年1月,浙大一院作为浙江省新冠肺炎诊治省级定点医院,负责全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赵雪红主动请缨,带领护理队伍入驻ICU隔离病房。因为传播方式尚不明确,气管插管成为当时最具风险的操作,她身先士卒,完成配合首例气管插管,打消了大家对插管的恐惧,推动了“尽早插管”策略的临床应用。无论是ECMO实施和运行管理、俯卧位通气、危重患者转运、肺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每个高风险环节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3个多月连续奋战,之江院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5例,承担浙江省95%危重型患者救治,创造了“危重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她还利用间隙时间,总结整理出10余万字的护理笔记,与大家共享。她参与编写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被翻译成26个语种,在全世界232个国家发布,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告急。浙江省卫健委紧急组建浙江省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赵雪红担任医疗队护理部主任,作为先头部队驰援上海,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开舱日,方舱医院快速有序收治患者4000余人,历时54天,共管理床位5696张,收治患者18790人。同年8月,海南三亚疫情反复,她再次请缨,参加浙江援琼重症救治医疗队,这是全国唯一支援三亚的重症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三亚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她再次担任护理领队,圆满完成任务。
2003年,非典横行,赵雪红负责筹建发热门诊。2008年,汶川地震,她不顾余震危险带领医护小组赶赴灾区转运伤员。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暴发,她带领护理团队辛勤付出,最终实现浙江省集中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病死率全国最低。
2015年,西非埃博拉肆虐,病死率高达50%~90%,赵雪红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奔赴疫区前线。当地医疗环境简陋,平均气温35℃,三层防护服十分闷热,但赵雪红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忍受着酷热坚守在患者身边。她不顾被感染风险,主动增加工作时间进入病房陪伴埃博拉患儿,帮他们克服恐惧,孩子们都叫她“中国妈妈”。因工作表现杰出,赵雪红被授予“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和“浙江骄傲最美浙江人”称号。
从2000年起,赵雪红带领团队开展针对公众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她开展的心肺复苏网络化普及与应急社区建立的研究,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工作之余,赵雪红多年来还利用休假时间,参加“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志愿服务,深入祖国中西部、印度等,帮助贫困家庭,承担唇腭裂修补患儿术后监护工作,已累计护理国内外患儿800余人次,被授予“省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志愿者”称号。
赵雪红勤思善悟,砺能笃行,她研发的“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获全国“护理管理创新奖”优秀奖。作为国家卫生应急处置专家,赵雪红还参加过许多重大群体中毒事件救护;参与设计全国首个民用洗消中心;主参的“医院内洗消中心污物传递通道”获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制订“浙江省危险化学品灾害应急洗消中心建设规范”等。
随着新冠疫情暴发,赵雪红又带领护理团队开发“智能化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和“智能化传染病风险预警模型”,再次获亚洲和中国“医院管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金奖”,并入选2022年中国医院协会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