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为46位“大体老师”举办骨灰安放仪式

送别“大体老师” 传承无言大爱

时间:2023-09-12

9月7日,在第39个教师节前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为46位“大体老师”举办骨灰安放仪式,以此表达对“无语良师”的崇敬之情。

医学教师:帮助同学们领略医者真谛

仪式现场庄重肃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师生们佩戴黄丝带,与“大体老师”的家属代表一起,见证并参与向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敬献花篮、安放“大体老师”骨灰、默哀、敬献鲜花等环节,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

“‘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知,对医学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此次‘大体老师’安放仪式,既是一次生动的科学教育,也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说。

“作为解剖学教师,我们比任何人都懂得‘大体老师’对医学教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科老师、副教授靳辉说。她介绍,只有在“大体老师”身上,医学生们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学习体验,才能真正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为进一步了解疾病、攻克疾病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生:保持敬意、谦虚学习

据了解,每当解剖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都会给“大体老师”写一封信,以此表达对“大体老师”的尊敬与感激。

他们在信中写道:“在‘大体老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解剖学知识,更学会了感恩,懂得敬畏生命,培养责任与担当,做一个品格高尚的医学人。”

“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虽然您已经离开人世,但是您无私的奉献精神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于心。”仪式现场一名学生说,作为医学生她将会更加认真的学习人体结构,做好每项解剖工作,保持敬意、谦虚地学习。

家属:传承“大体老师”的大爱

西安市民肖女士的母亲生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查出癌症后,决定将遗体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为挚爱的医学科研事业献出最后的爱。

此次安放的“大体老师”中,就有肖女士的母亲。

“当时我和父亲都非常支持母亲的决定,期望‘大体老师’们的奉献,能为医学教学、科研贡献力量,从而能为更多患者减少病痛。”肖女士说。

仪式上的46名“大体老师”中,也有陈星的父亲。他生前职业是一名工程师。从1988年至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先后接纳了陈星的四位亲人的遗体捐献。“他们的决定是出于对科学和医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陈星看来,亲人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对社会最后的奉献,也是留给他的巨大精神财富。

陈星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将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对“大体老师”的崇敬之情,都化作内心的力量,投入到医疗事业中,从自身做起,将“大体老师”的大爱加以传承。

志愿者:签捐献志愿书 给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课”

当天仪式上,志愿者代表徐娇和师生们一起,送别这46位“退休”的“无语良师”。在她看来,遗体和器官捐献是一项无私、光荣且惠及他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捐献者人生的精彩落幕。

徐娇和爱人在三年前共同签订了自愿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志愿书,以此作为他们在婚姻之中缔结默契的见证,用这种纯粹真诚的方式诠释“相濡以沫”,感谢人类医学的前行者和攀登者,并给孩子们上一堂真正的“生命教育课”。

“生命固然有起点和终点,爱却能让生命之光永无止息。”徐娇说,每每想到自己终老之后将转换身份,用自己的躯体惠及他人,用自己的角膜帮患者打开新世界,她都无比自豪。她说:“这种价值感使她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工作,去创造价值。”

任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