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浙江省红十字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的意见》

11项举措务求3年实现新突破

时间:2023-09-19

日前,浙江省红十字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强化红十字会基层组织阵地和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并对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提出了要求。

《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融入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效果导向等“五项原则”,使之更契合基层实际,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意见》提出,要聚焦“拓面、规范、提质、聚力”等四个目标,通过3年努力,使全省各类红十字会基层组织都建成相应的服务阵地和平台,扎实推进“11项举措”,确保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真正落地落实。

 “沉到底”,积极推动基层红十字会服务窗口建设。要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办事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设立红十字服务窗口,推动“三救”“三献”“三倡”核心业务的宣传、注册、登记和相关项目实施等服务进基层门、入群众心。

“善开发”,主动用好基层各类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所在单位的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屏等,及时发布准备开展的相关服务和活动,引导和吸引群众参与。定期发布红十字运动知识展板、海报、公益宣传片等,加大红十字精神文化的传播力度。

“强载体”,大力推进博爱家园建设。要着眼参与基层治理,下大力气推进博爱家园建设,将博爱家园作为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阵地建设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有组织队伍,有与生命关爱工作相关的服务载体,有人道救助和慰问活动,有红十字精神文化传播阵地,有创新性红十字工作。

“广布点”,加快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站)建设。要采取合作共建、提升改造等方式,科学选址、落实师资,配备必要的软硬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标准化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站),广泛开展现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和取证培训,为实现“家家都有救护员”创造必要条件。

“促整合”,鼓励建设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相关场所。要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方资源,按照“集约、简明、能触达、可交互”的原则,量力而行建设中小型或微型的“全生命周期”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场所,引导群众认识生命,传播珍爱生命理念,传授保护生命知识和技能。

“有辨识度”,探索建立会员之家和志愿者之家。要着眼凝聚会员和志愿者的力量,积极探索建立会员之家和志愿者之家等独具红十字辨识度和组织归属感的服务阵地和平台,实现“服务清单化、活动常态化、管理规范化”,为会员和志愿者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平台。

“延触角”,大力培育各类红十字工作室。要充分发挥骨干会员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命名工作室或专项业务工作室等方式,将红十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中去,使红十字便民惠民服务真正做到可触可感,有广度、有温度。

“兴文化”,有序推进博爱公园(展示带)建设。要借助当地文化礼堂、社区公园和文化景观,善于发掘、融入和创设红十字文化元素,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集聚特色、彰显品质”的要求,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博爱公园和博爱展示带,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培育乡村善治。

“重保护”,加强博爱校医室建设。要积极争取学校的重视支持,建立博爱校医室,配备最基本的医疗紧急处置、健康检查体测及应急救护培训的器材,为师生开展常态化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和培训,主动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更好地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

“传馨香”,加强博爱书屋(图书室、图书角)建设。各级各类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要广泛搜集红十字相关报刊、书籍、读本、宣传册、音像制品,开辟专门场地展陈或依托原有相关场地展示,通过举办读书活动、分享会等,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让博爱馨香润泽基层群众。

“敢首创”,创新推进各类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要主动依托、积极融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文化礼堂等平台,整合生命教育体验场所、博爱家园、博爱超市、博爱书屋、救护培训基地、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和志愿服务驿站等人道服务阵地资源,创新推进服务阵地和平台建设,不拘一格、不落窠臼。

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