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打造互联网筹资矩阵
——山东省青岛市红十字会互联网筹资工作纪实
时间:2023-10-31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红十字会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融入互联网生态,把数字技术作为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筹资方式、捐赠模式和管理样式的变革,打造互联网筹资矩阵。一年以来,市红十字会联合20余个部门、公益组织,共上线62个互联网众筹项目,动员30.8136万人次参与捐款,筹集善款1155.7万元。
人人皆可参与 网聚爱心力量
2022年6月,市红十字会创新开发的“博爱青岛”互联网众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该小程序不仅有捐款功能,还有“公益项目+爱心义卖商品+一对一认捐+资讯公示报告”等多种功能。在人人皆可参与、汇聚爱心力量的同时,也为岛城各基金会、区市红十字会、救援队、志愿服务队搭建了平台。由本土公募认领项目,更为高效、便捷地进行线上展示、筹款,并及时公开项目进展、资助情况、公益组织新闻,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建立起信任纽带,大大降低人道资源动员成本。
今年5月,市红十字会和银联创新开发的“月捐月美”微信小程序上线,爱心人士可以每月以自动扣费的形式进行捐款。该小程序具有线上自动申请开票、资金自动记账、捐赠数据查询、信息即时显示、个人荣誉体系等多项功能。其中,荣誉体系通过捐款次数、捐款金额去点亮“月捐达人徽章”“持之以恒徽章”“博爱之星徽章”,激发捐赠人的捐款动力。该小程序上线4个月,累计签约每月自动扣费的固定捐款人2954人次。
“好生之德关爱生命”项目上线短短15分钟,就完成了275万元的筹款目标。该项目致力于在危急关头,向岌岌可危的生命施以援手,在患者关键性治疗阶段给予积极帮助。小顺航就是项目的受益人之一,尚未成年的他经历了腿部肌肉大面积坏死、全身中毒、感染性休克,命悬一线的他曾因无力支撑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好生之德关爱生命”互联网众筹项目,成功挽救了这个花季少年的生命。
全年无休的“老爸老妈的免费食堂——日善堂”互联网众筹项目,在青岛已经有4家日善堂。日善堂不仅是一家免费餐厅,更是一个开展公益活动、整合爱心资源、爱心互助交流的驿站,通过各类爱心陪伴活动,为老人搭建一个温暖的爱之港湾。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84岁的杜大爷,在餐厅大院里激动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指挥现场的群众一起高唱。虽然杜大爷的手臂颤颤巍巍,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
互联网筹资工作以项目为载体,积累了一批长期捐赠人。这些固定捐款人,也是“5·8人道公益日”众筹的重要力量。捐款金额从1元到10万元不等,捐款人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河北、浙江、山东等地。
来自河北的“宁微尘”,先后分3次捐款10万元;化名“喜事来”的捐赠人,分10次捐款7.68万元;“袁微尘”共为25个项目捐款61次,总计1.24万元;“滩里乡亲”捐款7个项目,每月每个项目捐款10元……类似这样持续性的匿名捐款,在“博爱青岛 月捐月美”互联网筹资明细上还有很多。
全流程数字化的互联网筹资矩阵
目前,市红十字会构建了网络筹资、信息公开、宣传传播、公众参与以及公益组织资源整合的筹资新格局,实现了项目宣传、展示、反馈、公示等全流程数字化。探索建立起跨层级、跨机构的筹资运作团队,通过高效的团队执行力、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强劲的资源动员力、多元化的活动传播力,高位开展互联网筹资活动。同时,建构大型活动一体推进机制,以“博爱青岛”为互联网筹资活动主题,打造以自主开发小程序、国家指定互联网公示平台、“5·8人道公益日”众筹为主要网络筹款阵地,联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岛城主流媒体的一体联动的互联网筹资矩阵。
为培育可持续的互联网筹资品牌,市红十字会特别邀请“微尘”商标设计者为互联网筹款活动量身定制了品牌符号“博爱之星 月捐月美”,将其作为核心品牌元素贯穿在每一个互联网筹资产品的主视觉中,以更亲切的形象连接爱心人士、公益组织。目前,已经对“博爱之星”图标进行商标注册。“月捐月美”还进行了美术作品登记,获得中国版权中心审核。此外,还设计定制了系列文创产品,包括书签、手工刺绣团扇、文件袋等,落地在线上、线下互联网筹资的推广活动中。
接下来,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筹资工作布局、策划和组织,以数字赋能人道筹资,链接好政府、各区市红会、公益组织以及社会爱心力量等多方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群众“指尖公益”触手可及的红十字互联网筹资矩阵。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