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青春之火 传递大爱精神
——记全国学青会百色火炬手中的“三献”志愿者
时间:2023-11-17
10月27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火炬传递百色站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城区进行。火炬手中,就有数名红十字“三献”志愿者的身影。
刘杰:“三献”骨干志愿者
刘杰是国家税务总局百色市税务局三级主办,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广西大队大队长、广西红十字“三献”工作志愿宣讲团讲师。
刘杰爱岗敬业、热心公益,长期参加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等活动。他参加无偿献血42次,献血量14800毫升;主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参加“三献”知识宣讲20多场,带领广大红十字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2021年3月,他组织的百色市首场无偿献血知识线上科普活动“云直播”得到了新华社、新华在线网等国家媒体的报道。
刘杰主动作为,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护航,参与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热点调研,主动联系专家教授联合署名形成自治区人大建议、百色市政协提案,其中《关于将治疗地中海贫血药物“去铁酮片”永久保留在医保目录的建议》,已经得到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回应,托住民生底线,为地贫病患造福。
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刘杰第一时间向红十字志愿者发出“抗击疫情、你我同行”倡议,号召志愿者共同加入到“家乡保卫战”中,负责对物资点统筹人员分工,开展对志愿服务工作分工分组、调配搬运分发物资、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等,累计组织8批次大型物资搬运及调配分发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500多人次。
陆亿:治病救人亦教书育人
陆亿是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也是一名教师,同时,他还有一个光荣的身份: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第1228例、广西第25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陆亿曾临危受命,担当实干,两次率队抗击疫情;他敬业奉献,潜心治病救人,用过硬医疗本领为革命老区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筑起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甘为人梯,专心教书育人,用默默耕耘换取桃李无数,成为广大医学生的榜样和青年教师的表率;他心怀感恩、亦有仁心,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积极弘扬抗疫精神和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他以争做榜样、争当表率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发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青年先进典型的先锋模范作用。
陆亿加入中华骨髓库不到一年就实现捐献。他曾说:“在自己生日当天能捐献成功,给患者带去重生的种子,感到很荣幸。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都是应该做的,希望能为公益事业尽绵薄之力,影响更多的人。从捐献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我想让大家都看到我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患者送去新的希望。”
凌佳佳:捐髓救人二代“红马甲”
凌佳佳是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学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第14735例、广西第518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凌佳佳的父亲是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看着爸爸穿着红马甲做志愿服务。进入大学后,在学校众多团队中毅然选择了加入学校红十字会,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和爸爸一样穿上了红马甲,参与到红十字“三救”“三献”知识的宣传中。
2021年,在参加献血车进校园活动时,凌佳佳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救治血液病患者最有效的方式,她毅然主动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不到一年,她就接到了百色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没有任何犹豫,她就同意了捐献。她说:“当时挺惊喜的,我也经常向别人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我深知越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就越多患者获得被救治的机会,想不到我有这个机会能配型成功,这份幸运来之不易,加上我也是一名党员,更应该冲在前面,我肯定是要捐的。”
2022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得知所实习单位要去靖西支援,凌佳佳积极主动报名,投身于抗疫一线的检测工作。在靖西疫情缓解后,她依然没有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奔赴德保、东兴、那坡、龙州、钦州、深圳、北海等地继续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她说:“我知道,我所学专业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检测,抗疫一线需要支援,我会义无反顾往前冲,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
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