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透指数“指挥棒”作用
——安徽省红十字会开展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纪实
时间:2023-11-21
全国红十字系统开展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以来,安徽省红十字会积极作为,在做好省本级各项工作同时,全力抓好市级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着力推动全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信力就是生命线
安徽省红十字会党组高度重视,坚持公信力就是生命线理念,把公开透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以落实。省红十字会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开展透明度指数评价的重要意义,从依法治会、依法兴会的高度,将公信力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红十字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
在全省年度工作会议上,省红十字会要求各市主要负责人对照各项指标结合工作逐一分析,安排专人做好此项工作,同时还要求机关主办部室定期调度,通报全省任务进度和各地完成情况。在全省市县级红十字会负责人培训班上,专门安排半天时间就透明度指数发布的两大平台、各项指标进行了逐条解读,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同时强调了评价结果运用,把评价结果与政策支持、评先评优挂钩,并向理事会报告,对优秀的通报表扬、效果不明显的通报批评。
为使各市认真落实各项指标要求,省红十字会安排所有处级以上干部对口联系市县级红十字会,其中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指导各地落实好各项指标,以挂图作战、台账管理和清单管理的形式把各项指标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时限,形成省红十字会干部联系指导、各地一把手亲自上阵、具体人员分工负责的工作合力。
补缺补差抓好信息发布
全省各市积极行动起来,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对照指标要求结合工作研究信息发布。省红十字会加强对各市调度力度,成立四个信息核查组对全省16个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和“博爱中国”平台信息对照指标进行检查,查摆问题214条,并逐一反馈至各市,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芜湖、池州、淮北、阜阳、蚌埠等市红十字会对官网进行了改版,以适应透明度指数评价要求。
2023年6月30日是年度审计报告发布的截止日期,6月上旬,省红十字会就加强对此项指标的调度,要求各市提前一周完成审计各项工作,留足一周时间补缺补差,同时还对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提交会议研究等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个别市红十字会反映,其正在接受市委巡察,巡察组对审计报告关于适用会计准则提出了异议,要求必须整改。省红十字会先后向该市巡察组提供了总会《关于规范红十字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科目核算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国红十字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有关会计核算标准的补充说明的通知》等文件,巡察组在深入学习和沟通后采纳了意见,帮助市红十字会化解了两难局面。
针对“博爱中国”平台上有部分市县级红十字会救援队、备灾库信息不全等问题,省红十字会对口业务部室统一发布标准,对各市有关数据对照基础数据逐一核对,确保发布信息准确无误。有的市反映官网版块不能完全适应公开透明建设要求且今年无改版计划,省红十字会加强指导,要求按业务内容调整发布内容,如“三救”“三献”“志愿服务和青少年”各自单独为一个版块,有的市反映网站没有捐赠信息接收和使用查询功能,省红十字会要求各地以捐赠信息公示的形式,以不低于一月一次的频率发布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信息,以全面落实信息公开要求。
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评价中,有地方红十字会反映没有取得社会捐赠税前扣除资质,省红十字会把这项工作作为“为民服务办实事”重点工作和主题教育专项整改问题,一方面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一方面要求各地按照要求报送有关材料,通过积极努力,一次性帮助全省51个市、县(区)红十字会获得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各地争取社会捐赠创造了条件。
今年的红透指数评价中,省红十字会始终要求各市从实际出发,据实发布各类信息,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同时要求各业务部室强化信息审核,对发现不实信息的要求立即整改。如对各项业务工作,要求每项业务年度不少于10条的要求,省红十字会要求各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多少就发布多少,不得为了得分而作调整。
红透指数评价“指挥棒”效果明显。由于工作基础不同,大部分市各项业务发展不够均衡,各自存在着优势和短板,如有的市“三救”工作优势明显,“三献”工作存在短板,有的则完全相反。红透指数评价为红十字会各项业务平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在评价过程中要获得好成绩,就得既保持优势,也要补齐短板弱项。2023年10月中旬初评结束后,各市根据失分点积极分析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
“评价是表现,工作才是实质,各项工作干好了评价自然就不会差,反之就有短板,通过评价我们发现工作上还有不少弱项,我们将对症施治,有信心明年能够取得好成绩。”马鞍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方必来说。
汤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