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护航

——记江苏省昆山市红十字救援队副队长郭成奎

时间:2024-03-19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布2023年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江苏省苏州市有1位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上榜,他就是江苏省红十字(昆山)救援队副队长郭成奎,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15次,志愿服务总时长1237小时。

郭成奎是江苏省昆山市第3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曾与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团队一起荣登2016年“中国好人榜”,并先后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江苏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昆山市第四届“感动昆山”道德模范、“昆山好人”“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等荣誉。他说:“一根蜡烛点燃另外一根蜡烛,自身不会损失什么,只会让周边变得更亮。”

IMG_5771_副本.jpg

初心不改,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1977年,郭成奎出生在安徽省宿州市支河乡一个农村家庭。高考那年,他成功考上合肥工业大学,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2002年,郭成奎和爱人结婚后来昆山打拼,在张浦安家落户,还有了一双儿女。

工作之余,郭成奎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2003年,他成为“昆山爱心24小时志愿者联盟”第一届会长。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身边的人更快乐一些”。“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昆山市红十字会的组织下,他带领联盟的志愿者在街头开展募捐,筹得善款100万余元。

2008年,郭成奎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给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2014年7月13日,经过6年等待,郭成奎等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感到无比高兴,“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同年12月,在父亲陪同下,他在苏大附一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在郭成奎的爱心之路上,父亲一直是他最好的支持者,理解他所做的一切。正如父亲所说,“一个人,要对国家、对社会作贡献,你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

勇往直前,做生命安全的守护者

2020年5月,昆山市红十字救援队成立,郭成奎加入并担任副队长。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建立了救援队的培训体系,带领队员们开展日常救援训练,不断提高队伍救援水平,并积极参与水域救援、赛事保障等活动。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郭成奎始终冲锋一线,组织募集了230套无尘衣防护服、15桶84消毒液、4台电动喷雾器等防疫物资,带领救援队队员走进社区、学校等处完成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杀68万平方米;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郭成奎和队友们携带相关救援装备及净水装备,前往震区开展救援工作;2023年10月15日,郭成奎在昆山市殡仪馆参加朋友葬礼时,先后遇到两位因悲痛过度晕厥的女士。听到家人的呼救声,郭成奎立即跑过去,在表明急救员身份后开展现场急救。十几秒后,晕厥女士逐渐恢复意识。

作为一名红十字救护师资,郭成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水平。2023年5月18日,前往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防灾减灾 应急救护”专题培训会;7月11日,昆山市张浦镇妇联举办“暑期防溺水”安全小课堂活动,郭成奎精心准备了动画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如何防溺水、如何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12月,昆山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举办第三期“少年急救官·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公益培训活动,全市8万余名师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线观看直播课程,郭成奎围绕“冬季如何安全用火、用电、燃放烟花爆竹”等主题授课……

2023年,郭成奎共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100余场,受训人数超5000人;带领队伍走进社区,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5次,防溺水知识宣传11场,为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建设贡献了红十字力量。

学无止境,努力升级为“4.0”版本

“学习不难,持续学习很难。”对于郭成奎来说,学习永无止境。研究生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博士。为提高自身救援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救援任务,他主动参加各种救援培训,先后获得应急救援员4级(陆地搜救)、国家应急救援员教官、中国汽车救援员教官、中国森林消防员教官、国家应急救援员考评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心脏协会AHA导师、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等专业技术证书,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救援知识储备。

“我想把自己习得的知识,全部运用到救援队的救援体系中,不断提升救援队的专业能力,把救援队从1.0版本,逐步提升到2.0版本、3.0版本、4.0版本。”郭成奎说。

郭成奎的女儿今年读高一,也是一名“小小救护员”,目前已考取初级救护员证。2023年夏天,有一位同学不小心割伤手臂,女儿利用所学急救知识帮同学做好急救包扎。军训时,郭成奎作为“教官”为同学们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女儿则作为“助教”帮忙演示。

“我爱人也跟我一起学习。”郭成奎说,爱人非常支持他的公益事业,工作之余也不断学习,目前已经考取中国汽车救援员教官证书,随时准备投入到公益救援中来。

郭成奎拥有过很多身份,打工者、推销员、经理、理事、校长……但他最看重的身份还是红十字志愿者。他说,那是用自己的力量与时间赛跑、拯救生命,是一个真正的自我。

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