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志愿者
——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宣讲会
时间:2024-04-18
所有城市都是自己的诗人
看见结痂的伤口,默默献上一枝花
我以温柔待你,直到失去记忆
把梧桐给未来,等待世纪的枝桠
我已经年老了,继续听着你年轻的歌曲
如此动情,没有忧伤
回家的车上都是亲人,和陌生人道了晚安
安眠自己的温床
这里是博爱之都—南京。
今年是江苏省南京市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120年来红十字会工作内容时移势迁,但不论何时志愿者都是红十字根基这一点风雨未改。4月17日下午,南京市红十字会首场《你好,志愿者》宣讲会在青春剧场开启。
来自于全市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9位志愿拿起话筒用第一人称,娓娓讲述他们的故事,用心、用情、用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勾勒出志愿者的光辉形象,激荡起台下每个人内心的善良。红十字精神可以呵护所有人,红十字工作需要所有人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使者,心意互通我们知道彼此善良的内心善意激荡让南京的温暖永不褪色。
“人们眼中的崇高,就是红十字工作的日常。”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莉莉说,这几年,南京红十字会有效发挥党委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30个“博爱家园”建设全面提质增效,4个社区“博爱家园”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城市社区“博爱家园”示范点,开展心肺复苏、AED使用持证救护培训,启动市中小学校“百千万”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安全保障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推出“沐手敬书 金陵缅怀”活动,举办“生命引擎 现在启程”寻找AED活动,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红十字力量。2024年是南京市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市红十字会将紧紧围绕深化模范机关建设、提升备灾救灾能力、完善救护培训体系、实施博爱救助项目、加大“三献”动员力度、增强宣传筹资能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加速推动南京市红十字事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南京市“捐友”协会成立于1996年,现任副会长崔旭是2007年申请参加遗体器官捐献,并在同年11月加入捐友组织工作,志愿服务至今已有18年,从事平凡的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工作总能遇见生命的感动、找到了另一个自我。去年新登记8700余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遗体捐献305人,人体器官捐献28人,目前共有8.4万人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来自于心佑工程团队的汪露和袁振茂介绍,心佑工程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院于2014年发起的专门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公益手术的项目”,10年来,已在全国范围内救助了1700多名患儿,在他们眼中,挽救生命不再惊心动魄,而是工作日常。
“让我们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让我们一起成为找到奉献也是通往幸福之路的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南京“黑暗跑团”陪跑员郁芳芳介绍说,作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能用奔跑弥补残障伙伴生命中的遗憾、让他们觉得人间值得,也让我感受到志愿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和存在感。
2020年来到现任岗位,工作目标从“治愈”到了“创造被治愈机会”。栖霞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马奎认为,从前的工作靠一人的力量可以治愈一个患者,现在则要靠所有人的力量,需要从红十字志愿者开始,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红十字工作,共筑红十字精神,让世界充满爱、让城市充满温情。
来自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负责人的林芝表示:“我们学校坐落于‘博爱之都’南京,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兼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现有9005名在校生,其中特殊学生249人,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传道解惑授业,让他们有一门立身之本,同时也看到了被帮助的重要性,他们时时让我感动、让我奋进,这让我更加理解了红十字会博爱的精神和伟大。”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校医常铮这样定义自己:“在学校我是医生,在校外是师资,而作为红十字志愿者,我需要不断用自己的职业技能,让‘博爱’不再是高不可及。”中华门街道曙光社区社工余昊说:“如果不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身份,他就是一名路人,平凡且普通。在生日当天实现捐献,这一刻也许是另一个新生。”
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先锋队队长刘雨辰说:“当穿上印有应急救护标志的服装,我就成为拯救生命的英雄。一年时间出勤一百多次,参加应急救护,这种将全部业余时间用在救助上的行为,在别人眼中的不可理喻,而我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证明。”
参加此次宣讲会活动的人员有省红十字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室负责人,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育局、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市残联、市红十字部分理事单位、近两年优秀志愿者和市、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及“捐友”协会志愿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