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 正文

遗体捐献“播火”者

——记山东省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赵连翠

时间:2024-07-02

十多年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这方厚土上,她勇敢地打破社会传统偏见,辛勤呼吁,革新认知,将该县遗体捐献事业推上前台,拓出一片新天地。她就是“中国好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省道德模范、省自强模范、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赵连翠。

生与死,都要有意义

2003年底,一场车祸让赵连翠住进了医院,又因手术失误造成高位截瘫,从此她的人生翻天覆地。

很长一段时间里,赵连翠的身体状况不好加上家庭遭遇变故,这让她陷入了人生黑暗的低谷,也让她开始考虑生死这件人生大事。虽然自己永远失去了一些身体功能,但身体器官还是健康有用的,死后与其烧成一把灰,不如捐给有需要的人。2008年12月8日,赵连翠到莒县红十字会签下了莒县第一份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承诺百年后将自己身上凡是有用的器官、遗体全部无偿捐献给社会。

了解了具体的登记捐献流程后,赵连翠决定把义务宣传和组织遗体器官捐献作为自己公益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片传统深厚的土地,人们不仅重视生,也同样重视死,甚至在礼仪上,丧礼的繁琐及排场更是远远大于诞生。要动员人们自愿捐献遗体器官,难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一开始,理解的人很少,赵连翠有委屈也很难找到人诉说。但经历过生死劫难的人,对这样的困难很看得开。她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德不孤,必有邻”。

2015年4月,莒县桑园镇18岁小伙葛文成感动于赵连翠的事迹,主动找到她,在病床上与莒县红十字会签下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半个多月后,葛文成去世,他捐献的眼角膜令两位陌生人重见光明。

2023年9月8日,莒县刘官庄镇有着57年党龄的82岁农民于本祥去世,捐献了遗体和器官。在此一年多以前,他78岁的妻子朱新菊去世后,也捐献了遗体。他们都是被赵连翠的事迹感动而作出捐献决定的。

认同捐献理念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起初,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赵连翠的家作为志愿捐献登记地,迄今在她家里签下自己名字的捐献志愿者就有330余人。如今,人们成群结队地一起到县红十字会登记捐献,最多的时候,一起登记的有二三十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大众观念的转变离不开赵连翠精力、物力和时间等全方位的付出。

捐献宣传需要与不理解的人反复沟通;愿意捐献的志愿者到家里来登记,赵连翠会招待茶水甚至管饭;生病的遗体捐献志愿者,赵连翠会尽可能赶到他们身边陪伴;遇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她还会积极组织爱心募捐以贴补医疗费用等。对于去世的遗体捐献者,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只要在县里,赵连翠都会前往吊唁并组织捐献事宜,作为见证人参与捐献。

2021年1月10日,莒县库山乡万新村罹患尿毒症7年的52岁村民万克选,与患癌症的47岁妻子李左英及患尿毒症的儿子万修良,一起在赵连翠的见证下,在莒县红十字会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成为莒县第一个全家人一同登记捐献遗体的家庭。

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天,1月12日,李左英就去世了。赵连翠当时住在乡下老家,睡梦中接到万家打来的电话,她连夜唤醒丈夫,收拾出门并电话通知县红十字会有关人员及眼角膜接收医院潍坊眼科医院莒县分院的负责人,同时召集志愿者一起去为李左英送行。

当时是农历十一月,正是隆冬时节,路上还有积雪。大家在县城赵连翠家里集合,然后十几个人分乘四辆车向山乡奔去,到达万新乡时已是凌晨四点多。

大家一起站在院子里向李左英的遗体告别,天气寒冷,很快就冻得手脚麻木。赵连翠因身体不适,加上连续的高强度心力操持,无奈失禁,棉裤和轮椅早已湿透,在严寒里很快结了冰,但是她毫不动摇。直到捐献完成,上车回程时,同车的志愿者才发现她的下半身早已冰冷刺骨,“心疼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2021年5月,不足40岁的莒县东莞镇残疾女士王文梅查出患有癌症,当年7月住进了莒县人民医院。经过病友介绍,她结识了赵连翠,详细了解了赵连翠的事迹后,她大为感动。当年9月,王文梅在赵连翠的见证下,在县红十字会签订了眼角膜与遗体捐献志愿书。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王文梅加入了医学科研受试者行列,奔波于青岛、济南等地的肿瘤科研与治疗机构间。

赵连翠一直关心着王文梅,鼓励她与病魔斗争,这成为王文梅生命最后日子里的阳光与精神支柱。2023年4月底,听说王文梅要独自赶往济南参加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医疗试验,赵连翠通过朋友联系身在济南的志愿者为她提供照护。

2023年7月4日,41岁的王文梅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人生路,也将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给了社会,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世间。

2018年1月22日,莒县红十字会组织成立了以赵连翠为队长的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15年过去,如今莒县有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近5000人。

谢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