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红十字工作改革创新践行者
时间:2024-08-3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作出战略部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红十字系统来说,要在党的建设、依法治会、人道救助、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领域不断创新,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从而实现红十字凝聚力、公信力、执行力和贡献度的提升,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红十字凝聚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的六条原则,首当其冲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地承担起引导最易受损群体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广大群众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从严管党治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加强红十字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红十字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红十字队伍。
三是推动理论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红十字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向更大范围延伸,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理论成果,更广泛地凝聚人心。
推动科学治理,提升红十字公信力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视,因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多重保障和发展动能。红十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同样事关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应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红十字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建设,各地党委政府应积极听取红十字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红十字系统党的建设、内部管理、捐赠管理、志愿服务、信息公开等方面制度,着力完善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依法治会。认真落实红十字会法,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各级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监事会,形成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红十字系统公开透明指数管理机制,将公开、透明、高效、规范贯穿到组织运行、捐赠款物管理、信息发布和对外宣传等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切实提高红十字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是坚持社会化运行。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必须坚持社会化运行,着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发展会员和志愿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人道事业。要积极建立红十字会与相关部门、其他群团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甚至推动区域间红十字会协同发展,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与资源,凝聚起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打造优良队伍,提升红十字执行力
一是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要以此为标准,培养、使用那些旗帜鲜明讲政治,敢于担当善作为,越是艰险越向前,实绩突出又廉洁的干部,充分激发调动各级各类红十字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这支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
二是培育热爱专业奉献的志愿者队伍。二十届三中全会鼓励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红十字会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要积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政治引领、关心指导,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座谈交流、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志愿者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区服务、助医助学、红十字文化传播等,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爱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的宣传和表彰,提高志愿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是发展普遍热心认同的会员队伍。红十字会员是基层红十字工作的主体。要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要求,因地制宜、普遍发展会员,并将热爱红十字事业、热心为民服务的会员培养为骨干。平时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开展“三救”“三献”人道公益活动,使会员在向困境群众播撒爱的同时,自身也产生更多获得感、认同感,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加入红十字会员队伍。
服务中心大局,提升红十字贡献度
一为畅通民意作贡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原则。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要积极发挥红十字基层组织优势,当好党委政府助手,广泛接触基层群众,尤其要紧密联系人道领域群众,了解民之所需,集聚民之智慧,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改革的“金钥匙”,使改革更接地气。
二为文明实践作贡献。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红十字人道救助、“三献”和志愿服务工作,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要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激发人们的助人愿望和崇高使命,用人间的真善美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往纵深推进。
三为健全救助体系作贡献。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救助体系。红十字人道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社会救助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合理分担责任,在政府财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人道救助是有益补充,其通过向企业和社会大众筹资来扶贫济困,充分发挥了人道救助“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坚持因地制宜、合作共赢、改革创新、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断开展具有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的人道资源动员项目,使更多爱心企业特别是高收入人群通过红十字会这个爱心平台实现捐赠意愿,在实现共同富裕中作出积极贡献。
四为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作贡献。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红十字救援队是一支可靠的基层应急力量。以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救援队为例,全市拥有10支救援队、258名队员,涵盖赈济救援、水上救援、心理救援等,队员训练有素,随时待命。红十字救援队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基层开展应急避险急救科普教育,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并参与灾害实地救援,与应急部门一起打造基层应急管理新格局。
作者:彭晓红系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