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
第二届人体器官捐献生命接力运动会暨第三届京津冀生命教育定向益赛在天津举办
时间:2024-08-30
8月28日8时57分,随着悠长的鸣笛声响彻天津文化中心上空,整装待发的运动员冲出起跑线,第二届人体器官捐献生命接力运动会暨第三届京津冀生命教育定向益赛正式开赛。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和相关机构、天津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天津市各区县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组成的52支代表队共400余人参与角逐,用行动诠释“生命接力·大爱传递”的奉献精神。
生命接力,“重在参与”
本届生命接力运动会共设有两个环节,一是设置6处“科普打卡”点,运动员扫码进行线上答题,进一步科普器官捐献法规和知识;二是6项比赛,包括齐心协力、投身热爱、穿越黑暗、争分夺秒、守护健康、爱的拼图。在“穿越黑暗”比赛环节中,运动员需要戴上眼罩穿越障碍,模拟人体在眼部受损情况下的场景体验。刚刚参加完该项比赛的天津市蓟州区志愿者王女士说:“通过比赛,我们真切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方便。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如果当生命走到尽头,我们的器官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特别有意义。”
科普打卡点,运动员们拼脑力、拼手速,快速答题并点击上传,在拍照点位露出最灿烂的笑脸;“爱的拼图”比赛环节,运动员齐心协力,你一张、我一张,你一棒、我一棒,共同拼出“生命接力·大爱传递”主题;“齐心协力”环节,3名运动员被紧紧“绑定”在一起,他们齐声喊着“1、2,1、2”的口号,勇敢大步向前……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任务函里贴上一张任务集贴,“太棒了!我们集齐了!”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
“哎,就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啊!”“没事,咱们重在参与!”9时50分许,完赛运动员陆续冲刺到终点,来自山东队的几名运动员气喘吁吁地讨论着。“上届生命接力运动会,我们山东队是全国第一。”此次卫冕失利,几位运动员略感遗憾,但他们纷纷表示,“这次能来参加活动特别开心”。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位朝气蓬勃的年轻“选手”都是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的红十字志愿者,他们日常活跃在校园“三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中。2011年,该校一位校友去世后捐献器官,成为济南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这种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至今仍感召着更多同学参与到人道公益活动中来。
10时30分许,比赛逐渐接近尾声,在终点附近的休息区,运动员们或合影留念,或团团围坐热烈讨论。“这个是解放桥,天津市地标建筑;这个是天津之眼摩天轮,你们这次来看到了吗?”天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向来自皖南医学院的安徽队运动员介绍运动会纪念奖牌上的设计元素。皖南医学院大一学生丁同学告诉记者,在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会定期回访慰问器官捐献者家属,询问他们是否有未完成的愿望,然后根据家属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宣传资料、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等方法普及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关于人体器官捐献,不应该成为一个避讳的话题。我马上就发布朋友圈,回去就写新闻稿,要不断提高器官捐献这个话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丁同学说。
跨越生死的连接与重生
“你好: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救我一命的恩人。是年纪跟我差不多的兄弟,或者是个热心的大姐,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两年了,我总想跟你说上几句话,就给你写封信吧,唠唠我的心里话。”28日晚,在“大爱传递”人体器官捐献主题文艺晚会上,天津市人体器官移植受者王如成朗读着一封邮寄不出去的信,表达对器官捐献者的深深感谢,“我现在恢复得特别好,每天和老伴儿种种菜,散散步,要不就下下象棋,回家就哄两个大孙子。我特别知足,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我得好好活,对得起你给我的第二次生命。我要带着你的那份,一起,好好地活。”
晚会现场播放《生命之光》短片,其中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吴玉梅72岁,是一个爱美、爱生活的老太太。她的老伴和女儿来到了晚会现场。老伴手里拿着一本相册,说:“这些都是吴玉梅生前拍的,她喜欢穿鲜艳的红色。”“想到逝去的母亲,觉得平静、坦然,生时尽了百分百的努力,去世时完成了她的心愿,没有遗憾,母亲用生命的余光照亮了他人生命的曙光。”吴玉梅的女儿说。
晚会上进行了主题沙画表演。在流动的沙画中,人们看到了捐献者与移植受者之间命运的交织,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连接与重生。此外,还有《爱的光芒》《点一盏小桔灯》《“津”味赞歌》《做好生命的使者》《生命回响》《生命之舞》等精彩内容,诉说着那些平凡生命背后的伟大与感动,展示着生命之光的温暖与力量。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说:“这是第二届生命接力运动会,我们想把这个活动一直办下去,希望通过这种大家积极参与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式,向更多人普及器官捐献的知识和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这项能够挽救生命、传递大爱的公益事业。”
■ 文/李洋 图/李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