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尔滨”添一抹“人道红”
——哈尔滨市道里区打造“红十字生命守护圈”综述
时间:2024-09-06
“两臂夹紧、绷直,垂直于按压点,要用腰去发力……”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资走进丽思卡尔顿酒店,为50余名酒店员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太有用了,在工作中学到了知识,关键时刻还能救命。”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做到懂急救、会急救”。
此次培训是道里区红十字会设立的“富力广场红十字生命守护圈”开展的“两个讲堂”系列活动之一。
冰雪季“守护”出圈
“‘红十字生命守护圈’是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的指导和强力支持下,与道里区红十字会联合联动,积极打造的集现场初级救护、红十字精神传播及应急救护培训于一体的创新性工作平台。”在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琳眼中,“守护圈”最积极的作用是为“尔滨”火爆出圈再添一抹“人道红”。
2024年春节前后,“尔滨”冰雪旅游成为现象级顶流。市、区红十字会加强能力作风建设,融合辖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及非公企业等阵地资源,打造推出红十字“生命守护圈”,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生命守护工程,健全完善应急救护服务保障体系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水平。
第一个“守护圈”圈在“尔滨”顶流商圈——中央大街步行街,该圈由中央大街邻近的斯大林、通江、尚志、经纬4个街道组成。市、区红十字会从硬件配备入手,在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央大街沿线大型商业综合体、银行、书店、酒店等重要地点设置了12台心肺复苏一体机(包括AED)和红十字微型救护站。
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还选配志愿者骨干充当“AED猎人”,负责监测、检查并保养已经投放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系统,实现AED从“配”到“管”再到“用”的无缝连接,同时组织具有救护员资质的志愿者“进圈驻站”为市民、游客提供初级应急救护服务。驻站期间,具有教学资质的志愿者骨干主动送教上门,为辖区内大型商业综合体、银行、书店、酒店等工作人员提供CPR+AED培训,全方位提升哈尔滨文旅品质和服务质量,时刻守卫市民游客生命安全。
位于中央大街南端的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营业部是“守护圈”12个设置点位之一,大堂经理王贝至今还清晰记得年初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幕:“正是冰雪旅游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名来自湖北的大爷因为天气太冷进门来取暖,不慎被入口的旋转门挤伤了手。”当时,营业厅大堂内突如其来的骚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注意,闻声前来的王贝沉着冷静,立即从红十字微型救护站内熟练地取出创伤包扎工具,为受伤的大爷包扎止血,处理伤口。之后,大爷不断地夸赞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棒棒哒”。“大爷的夸赞让我们的心也暖暖的。没想到,我们这个小小的举动会让游客这么感动。红十字会设立的AED和微型救护站,以及志愿者带来的救护培训真正做到了为我们的工作和‘尔滨’的冰雪旅游保驾护航。”
10个“圈”织牢生命安全网
年初冰雪旅游季结束后,“红十字生命守护圈”以中央大街为起点,复制推广,多点开花,在全区多个街道社区铺陈开来,形成10个“守护圈”,并依据不同的社区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活动。以中心宣传阵地为特色的“红十字志愿广场生命守护圈”就是其中之一。
“快来人啊,前方发生事故,有人员受伤……”8月29日,在哈市爱建社区的哈尔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文化广场上,一场应急救护演练正在进行。围观人群中有周边社区居民,也有暑假期间前来参加救护培训的学生及家长,还有周边商户及企事业单位人员中的志愿者赶来参与演练及服务。
该广场成立于2021年,占地约1.5万平方米,以文化宣传窗、急救知识园地、休闲公园等组成,展现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起源和七项基本原则、红十字会法、“三救三献”知识等相关内容,让群众在休闲交流、健身娱乐、文化传播中感悟红十字精神。2024年,广场附近的爱建、工程、安静、安和等街道联合组成“红十字志愿广场生命守护圈”,以广场为中心,强化其红十字阵地属性,定期举办各种红十字相关宣传、培训、演练等活动,吸引周边居民参与,传播红十字精神和理念,提高红十字品牌影响力。
另外,由群力、工农街道组成的“群力新区生命守护圈”,因辖区居民小区众多,“守护圈”对接小区物业组建了物业应急救援队,为居民常态化开展应急培训知识科普宣传活动;由建国、正阳河街道组成的“富力广场生命守护圈”则覆盖众多商圈、企业,着力服务驻区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在农村地区设立的4个“生命守护圈”侧重于开展救灾推演与实战相结合的应急演练,检验和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水平、处置能力和实战能力。
哈尔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蓝天救援队、金翼爱心志愿服务队以及道里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4支服务队是在各个“圈”中开展救护培训、应急救援及红十字文化传播活动的主力军。
“每逢节假日或纪念日等时间节点,队员及志愿者深入‘守护圈’重点点位,开展‘节日我在岗’志愿服务活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秘书长吴琼介绍,他们经常面向公众游客分发急救包,普及救护知识,针对不同商家不同特点制定设计形式多样灵活的生命救护、守护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形成社会应急救护联动网络,逐步织牢“守护生命安全”这张网。
集中“小”力量服务“大”民生
4月12日,“哈站北广场生命守护圈”正式启动。当天,道里区红十字会在兆麟社区开展2024年首期救护员(初级)培训,兆麟、抚顺、新阳路、共乐街道的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共60余人参加培训。
“每个‘守护圈’都覆盖多个街道,不仅可以优化整合圈内社区、商家、企事业单位、学校、卫生医疗机构的资金、人员、设备设施等资源,共同助力打造生命安全网,还可以同时组织不同街道、不同行业的人员一起参与救护培训、生命安全教育或健康知识普及等,节省人力物力。”道里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威着重强调了“守护圈”的亮点在于“集中社区‘小’力量服务生命安全健康‘大’民生”。
2024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5月8日,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道里区红十字会依托“红十字生命守护圈”品牌项目,围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亚冬盛会的目标,举办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大赛共有来自道里区10家单位和部门选送的14支代表队共计42名队员参加,为哈尔滨市2025年成功举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救护技能大赛,是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系统打造“生命守护圈”的一次铸牢和提升,也是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体系建设在区级红十字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次大胆尝试。
自年初成立“生命守护圈”至今,哈尔滨市道里区红十字会以心肺复苏+体外除颤(CPR+AED)培训和救护员(初级)培训“两个讲堂”为抓手,为驻区企业、机关、社区、学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已累计完成颁发救护员证书的培训1336人,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健康冰城、“救”在身边线上普及培训人数1500余人。区红十字会以打造红十字“生命守护圈”为抓手,从推进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传播入手,使更多行业和领域的红十字救护员成为“行家里手”和“技能快递员”,助力黑龙江旅游从“一季红”到“季季红”。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