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人道力量 共绘“人道、博爱、奉献”的福建图景

——福建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综述

时间:2024-10-10

救在身边的“链接者”

福州地铁南门兜站工作人员展示福建省红十字会设置的应急救护一体机.JPG

为广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省红十字会率先在全国开发“人人急救”全网络应急救护培训管理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统一全省应急救护的学习培训与考核,实现应急救护培训全省一体化、师资管理规范化、培训体系标准化、线上学习集成化。以数字化为引领,协同推进各方面工作,构建数字化应急救护体系,打造“神器+神技+数字神力”的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并通过“红博云智慧应用平台”,实现从培训管理到阵地展示、到救护行动的联动统一。同时,开展应急救护“百万培训八闽行”,全面推动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工作。

在全国红十字系统首个将应急救护培训规范纳入省地方标准,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急救培训认证,举办生命教育大讲坛;推动在各地建设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持续举办全省应急救护大赛,并在全国应急救护大赛中屡创佳绩;主动参与马拉松等重大活动、体育赛事应急救护保障服务,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2023年12月,省红十字会在福州地铁车站全线设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共计99台,实现福州地铁全覆盖,同时,由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持续组织开展一线人员覆盖式急救培训,保证设备随时可用、随时能用,为乘客乘坐地铁安全出行全方位保驾护航。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共培训红十字救护员近70万人次,普及急救知识近千万人次,在公共场所设置AED机6127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救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救在身边”项目荣获首届福建慈善奖。

厦门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家属向开展施救的地铁站工作人员送来锦旗.png

人道救助的“践行者”

多年来,福建省红十字会积极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聚焦群众最突出、最现实的人道服务需求,积极开展筹资募捐工作,推进数字化赋能,扎实开展各类人道救助活动,不断推动福建红十字事业取得新突破新成就。

2021年,省红十字会联合爱心企业发起设立省红十字会悦基金,致力于救助福建省困难家庭罹患先天性食管闭锁、胆道闭锁的0至14周岁儿童,使他们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基金运行以来,共对29人次困难家庭患儿实施救助,发放救助金53万元,有效减轻患病儿童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

福建省红十字会悦基金为患病儿童发放救助金.JPG

持续实施“红十字少儿大病救助”“红十字天使计划”等项目,累计救助白血病、先心病等患儿3500多人次,发放救助款5000多万元,少儿大病救助项目获得第三届“慈善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二等奖。坚持每年两节期间在贫困山区和受灾地区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实施义诊、复明、助学、帮困等博爱系列救助行动,发放救助款物2.3亿元,帮助困难群众70多万人次。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工作,援助宁夏、西藏、新疆等地区人道救助款物价值8000多万元。2019年9月,设立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定向奖励和帮扶在我省就读的品学兼优的护理专业学生。至今已有138名医学生获得该基金的奖励与资助。

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发放仪式.jpg

设计推出全省红十字系统统一IP形象“红博娃”,把“红博娃”打造成全省红十字形象大使,它肩负着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红十字精神的使命。全省各级红十字会通过深入学习宣传《红十字会法》和《福建省红十字会条例》,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方式,加强了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强化信息传播力度,同时组建了红十字新闻宣传与人道传播志愿服务队,构建了全媒体宣传的长效机制。此外,通过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99公益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红十字的社会影响力。

关爱生命的“接力者”

在省红十字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下,器官捐献正被全省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受、认可。截至今年6月底,福建省共登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7万多人,成功实现遗体捐献1075例、器官捐献899例,让30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目前,省内8个各设区市建成了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园。同时,省红十字会设立永生天使基金,给予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人道关怀。通过争取医疗机构、地方政府支持以及彩票公益金、设立“99公益日”等多种方式募资,扩大救助基金规模。各地建成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定期组织开展缅怀宣传活动,崇高的生命接力行为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福建省红十字会开展“生命·礼赞”清明节缅怀活动.JPG

省红十字会着力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了容量达9.9万人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累计461名志愿者成功实现捐献。

此外,省红十字会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工作,共动员350多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有力支援了血站供给和保障医院临床紧急大量用血。

基层组织创新发展的“同行者”

近年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依法治会、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和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达2441个、会员57万人、注册志愿者6万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红十字会组织体系。主动融入数字福建整体规划,福建省红十字会“红博云”智慧应用平台建成投用,实现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业务贯通、数据共享,促进红十字会工作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福建省红十字系统信息公开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通报表扬。

福建省红十字服务团骨干训练营.jpg

2024年8月2日,在龙岩市新罗区、武平县、长汀县红十字服务团成员庄严宣誓声中,福建省首批县级红十字服务团正式成立。全省各级红十字会按专业、分领域壮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完善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制度,立足红十字会职能职责,探索开展养老照护、救护普及、孤独症关爱等特色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此外,各级红十字组织深入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在全省大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举办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促进了红十字人道精神与理念的传播。

福建省首批县级红十字服务团正式成立.jpg

将红十字服务触角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福建省红十字会积极推动“红十字博爱驿站”建设,全省所有县区建设集困难帮扶、救护体验、爱心捐赠、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阵地,实现红十字服务“零距离”;依托各县青少年劳动技能综合实训基地建立“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将人道文化理念传播与学生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推动在各地建设“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实现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全覆盖,其中武夷山景区在2023年8月成为全省首个红十字救护网络全覆盖的景区,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真正实现“救在身边”。福建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确定为全国示范基地,成为省直机关首批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获评全省性社会组织5A等级。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者”

近年来,省红十字会持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疫情防控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救援中,出色完成救援任务,助力政府应急体系完善。

福建省红十字应急队水救分队进行水上救援演练.JPG

省红十字会组建应急救护救援队,市县红十字会组建了赈济、搜救、医疗、心理等类别48支救援队伍,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服务水平。2023年夏末,受“杜苏芮”“苏拉”等台风影响,福建普降暴雨,持续强降雨引发泉州、福州等地洪涝灾害,面对灾情福建省红十字水上救援队时刻准备着,闻“汛”而动,驰援救灾,为百姓筑起了一道生命安全堤坝。

福建省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援救护队培训演练活动.JPG

针对省情特点,全省红十字会组建水上安全救生志愿服务队23支,积极开展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救生培训和涉水灾害救援等,省本级水救队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确认为国家级红十字救援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获得第二名。成功承办“同心协力——2021”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综合演练。联合教育部门在全省大中小学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十百千万”行动,举办公益讲座3000多场次,30多万师生参加获益。组织各级红十字水救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重点水域安全值守,抢救了600多名溺水者。开展为四川芦山、云南鲁甸地震和河南新乡水灾等境内外受灾地区募捐救援行动20多次,援助救灾款物超过1亿元。

两岸融合发展的“助推者”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不断深化闽台人道交流合作。搭建新平台,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持下,省红十字会自2011年起持续举办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两岸1800多名基层志工参与交流,获评海峡论坛“十佳”子论坛。推动新合作,深入开展水上救生、社区养老、青少年交流等双向合作。完善新机制,建立并完善闽台灾害救援互助机制,设立困难台胞救助基金,2018年花莲地震、2021年泰鲁阁火车脱轨事故,均第一时间捐助表示慰问。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两岸红十字青年交流.JPG

加强与港澳红十字会和其他兄弟省市红十字会双向交流,派员出访美国、俄罗斯、瑞士等10多个国家红十字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人道项目合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承办中国——南盟国家红会水上救生培训任务,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南盟国家红会培训水上救生救援骨干,参与支援国际抗疫,发挥红十字会人道外交作用。

接下来,省红十字会将持续积极参与人道援助,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履行法定职责,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八闽大地上持续发扬光大,共同谱写人道主义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