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人道使命 凝聚奋进力量 开创事业新局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综述

时间:2024-10-10

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以“六个助力”布局核心业务;以党建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公信力、宣传、筹资为保障,以“人道北疆 仁者爱人·善者同行”公益项目矩阵为支撑,构建起“1+1+3+N”工作格局;自觉在“闯新路、进中游”中“防风险、抓优化、强基础、转作风、提质效、促发展”,提升红会品质、打造品质红会,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成绩在落实“六个工程”和“七项重点任务”中主动作为、贡献力量,发挥了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023年5月1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联合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来到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镇新营子小学,举办了“惠民生 暖民心 顺民意 解民忧 办实事”主题实践系列之“红十字送服务到学校”活动。活动通过开展微心愿发放、应急救护培训、音乐美术课、心理团建,儿童自护课堂、“光明行”儿童青少年护眼行动、座谈会等,向该校师生传递了红十字人道文化与“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生命健康理念。.jpg

强化政治统领,坚定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前进方向

凝心铸魂行动淬炼政治忠诚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和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红十字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突出学习、领悟、思考、结合、落实五个环节,推动全系统干部队伍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定前进方向,强化思想建设,做到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二是牢记政治属性,进一步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引领红十字人和广大群众深刻理解政治性在红十字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深刻理解保持和增强先进性对红十字会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红十字会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提升担负引领所联系服务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政治责任的能力。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连续9年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同步推进三级红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强化政治监督,按照政治监督台账推进落实并及时向驻会纪检组反馈情况。监事会发挥“吹哨预警,监督提效”作用,持续深化“以案说法、以案说纪,维护公信力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红十字透明度指数评价等专项监督。

2023年5月1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联合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来到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镇新营子小学,举办了“惠民生 暖民心 顺民意 解民忧 办实事”主题实践系列之“红十字送服务到学校”活动。.jpg

防范化解风险守牢安全底线

一是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问题导向、巩固阵地,防范风险、维护安全,做好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处置全链条工作。强化舆情管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执行保密、网络安全制度,提升安全风险防控综合能力,有效维护红十字声誉和公信力。

二是守好公信力这条生命线,持续开展“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查风险、找漏洞,防风险、堵漏洞”及“制度建设”回头看工作,坚持依法依规管人、管事,重点纠治“慢、粗、虚”及“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全力把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成为全国红十字系统一流信息化平台,把红透指数评价成绩保持在全国前列,以扎实有效的行动赢得支持、信任和尊重,不断树立、巩固红十字组织人道为本、仁爱为怀、奉献为荣的正面形象。

全力服务大局,发挥红十字事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围绕中心,在助力“五大任务”上履职尽责

一是以公益理念助力生态建设。推动公益行动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在阿拉善盟额济纳启动“大漠胡杨·生命礼赞”项目,计划三年种植1200亩胡杨,建立存量210万元的“生命接力”专项基金,完成一期150亩、7000株胡杨种植,编创“大漠胡杨·生命礼赞”主题曲《日月重光》。建设“内蒙古生命礼赞园”“大漠胡杨·生命礼赞”园及各盟市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场所,促进生命教育和生态保护。

二是以暖心项目助力稳边固边。全系统累计投入款物61790.75万元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760.28万名群众身边。在边境旗县,实施困难群众膝髋关节病患者救助283例,开展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救助患儿384人。

三是以急救理念和技能助力安全生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改革应急救护培训机制。推进“救在身边·安全生产”行动,逐步扩大矿山、能源、化工、建筑等重点岗位从业人员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比例。

四是以公益项目建设助力产业振兴。五年来,全区新建博爱家园项目683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持博爱家园助力乡村振兴项目15个。推动香港红十字会“韧性社区”等博爱家园项目落地、见效。

五是以民间外交助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扎实落实随自治区主要领导出访蒙古国签署的《“一带一路”红十字会人道项目合作协议书》,“一带一路”蒙古国眼视光学培训班完成20名眼科医生培训,成功实施免费复明手术539例,为蒙古国培训应急救护师资800余名,整合资源向蒙古国冰雪灾害捐助款物134万元。深度挖掘与蒙古国合作交流典型故事,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

2019年至今,自治区红十字会会组织开展的“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累计筛查全区眼疾患者86万余人次,为我区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免费复明手术1.8万余例,取得了“复明一人、幸福一家”的社会效果。.png

把握主线,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见行见效

一是人道文化传播细雨润物。结合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20周年等重要主题、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人道文化传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者爱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力推进“三带上、三跟进”(公益项目、活动、设备到哪里,就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的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道文化传播、宣传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带到哪里,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提升人道公益项目对红十字文化的承载能力。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精心策划开展的“生命教育”“防溺水”等公益宣传片已成为红十字会教育品牌,成功举办全区红十字系统短视频大赛、优秀摄影作品评选等活动,丰富地铁、出租车、公交车、灯光秀、户外大屏宣传展示形式,联合本土网红拍摄系列短视频,全网点击量超过1200万人次。

二是组织建设、志愿服务、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生动活泼。召开驻呼高校红十字工作交流会、基层组织工作培训会。举办中俄红十字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营,选派营员参加东亚红十字青年夏令营。2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首届红十字系统志愿服务大赛铜奖。“十四冬”期间共组织应急救护培训207场,培训救护员8437人,普及培训82460人。继续实施“探索人道法”“青春善言行”校园项目;开展“护航开学季·开学第一课”“救在身边·防溺水”等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2000万人次。

2024年6月29日上午,《“救”在身边·防溺水全媒体直播课》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官方抖音、草原客户端、内蒙古日报视频号、内蒙古教育发布视频号、网易客户端等平台同步播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全网观看量超216万人次,点赞突破372 万!!!.jpg

三是公益人物引领风尚。90名红十字会员获评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39名志愿者获评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广泛宣传红十字应急救护成功施救案例,对每例人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进行深度宣传,钟春丽获评“十大最美救护员”,通过典型公益人物事迹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四是“生命接力”感动公众。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融合推动,捐献者“两免”待遇得到全面落实。在原有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基础上,赤峰市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挂牌成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医院,填补了自治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空白。截至目前,完成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入库血样58739人份,累计实现捐献186例,人体器官志愿登记86158人,实现捐献492例。积极推动全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器官捐献服务站工作,呼伦贝尔实现人体器官捐献零的突破,通辽市、兴安盟多年停滞后实现新的器官捐献。

五是人道服务保障能力增强。构建“人道北疆仁者爱人·善者同行”公益品牌矩阵,推动“善+伙伴”人道资源动员模式。与自治区能源局共同发起“善+能源伙伴”行动,12家驻区骨干能源企业捐赠1780万元。全系统5年来募集资金达99486万元,努力提升支撑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实力,大力营造人道北疆、善者同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锡林郭勒地区实施抗旱版赈济救助项目,志愿抗旱运水车为当地农牧民解决因干旱导致的燃眉之急。.png

坚持守正创新,开创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突出重点,为民生办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质、高效完成党委“群团组织办实事”“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清单工作任务。“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累计为全区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免费复明手术3.9万余例。儿童青少年眼视力筛查302万余人次,并建立个人视力健康档案,为4700多名困难家庭真性近视、近600名斜视孩子免费配送近视镜、实施了矫正手术。全区共完成红十字应急救护取证培训35.99万人,普及性培训213.25万人次,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和机关事业单位共设置了2705台AED机。27个红十字备灾救灾物资储备库达到3、4级库标准,构建起“以区会储备库为中心、区域储备库为骨干、盟市储备库为重点、部分旗县储备库为补充”的全区红十字物资储备四级网络。以《自治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试行)》及配套制度规范救援队管理和运行。

2023年9月15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六省市自治区红十字会联合在赤峰市喀喇沁旗举行“同心协力 救在行动”2023年中国红十字北部协作区联合救援演练。.jpg

示范引领,完善工作格局

打好以党建为引领,以公信力、宣传、筹资为支撑,以核心业务为主体的“1+1+3+N”一体组合拳,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示范引领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坚持“大抓基层”,以亮点公益项目为牵引,通过试点打造、召开现场会、资金奖补等形式,推进示范引领工作;以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建立评价体系、突出特色创建、综合评定,打造优秀示范旗县(市、区)红十字会。支持基层、强化基层,更广泛地调动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持续培育“光明行”“健康心”“助立行”“‘救’在身边”“生命礼赞”“博爱护边”等公益品牌,培育以点带面、以面结网的公益品牌矩阵。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红十字会实施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为当地部分牧户安装30套大功率光伏发电设备,在保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的同时每年可为每户牧民减轻1万元的支出。牧户再也不用靠手压井、拉水等传统方式,使用大功率水泵抽水即可解决牛羊饮水问题。.jpg

整合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国务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高效推进总会与自治区政府合作协议、京蒙两地红会“深化东西部协作”协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合作取得突破。扩大蒙甘、蒙青、蒙陕合作,援助甘肃省1100万元用于开展临夏州东乡县卫生院综合楼灾后重建、3个乡村振兴博爱家园和1个城市博爱家园项目,受益群众达4万人;援助青海省588万元用于开展海东市民和县保障性住房灾后维修加固项目;举行了“鄂榆协同作战”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市、榆林市两地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协同作战能力。积极与近30家区直单位对接,与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应急厅、自治区体育局、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等4个区直部门和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加强与上海、云南、福建等省(直辖市)红十字会协同联动,形成推动内蒙古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23年,第二届“十大最美救护员”发布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的红十字志愿者钟春丽参加仪式,获得“最美救护员”荣誉称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