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之力汇成海 博爱奉献暖中原

——河南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综述

时间:2024-10-11

近年来,河南省红十字会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担当实干、砥砺奋进,人道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参与水平持续提升,组织活力明显增强,不断开创红十字工作新局面。

2023年9月21日在濮上广场开展水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孩子们在进行“大白纸”的创作.jpg

2023年5月6日上午,安阳市红十字会联合安阳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安阳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在洹水公园开展‘5·8世界红十字日,一起捐 健步走’活动.jpg

党建引领,擦亮群团底色

举办党员政治生日活动.JPG

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红十字会政治功能,自觉担负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培训班、报告会、编印应知应会手册等形式,全体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持续扎实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坚持学干结合、知行合一,围绕全省红十字事业改革发展难题,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学习调研活动,对照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推动系列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建强班子筑牢战斗堡垒、抓好学习锤炼党性修养、深度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常态化开展“红十字大讲堂”、读书班等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躬身入局,彰显实干担当

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400例.jpg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结伴同行脱贫路”活动,精心搭建爱心人士和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桥梁;实施“魔豆妈妈”电商创业帮扶工程,切实帮助家庭困难的女性群体通过电商创业致富;实施“红会送医计划”,组织省级医疗专家团队,深入偏远乡村开展义诊义治,有效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圆满完成驻村定点帮扶任务,对口支援驻马店市确山县南泉社区全部脱贫,驻村工作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与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博爱家园” 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对贫困大病群众实施救助。

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全省红十字系统共计接受国内外抗疫捐赠款物价值9亿余元,通过优化流程,快进快出,所有捐赠款物全部按规定及时发往抗疫前线,缓解燃眉之急;动员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1.9万毫升;组织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深入城乡社区,进行防疫知识普及,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等工作,充分展现了战“疫”中的人道力量。

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救援照片.jpg

全力以赴参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期间,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共接受捐赠款物价值27.47亿元,组织协调全省及兄弟省份160支红十字救援队伍驰援灾区,先后转移受灾群众11.6万余人,开展防疫消杀700余场次,发动红十字志愿者3.4万人次参与救灾工作。灾后重建过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红十字本级使用资金8277万元,分三个阶段实施“博爱家园”“博爱卫生站”等灾后重建项目161个,已建设完成并发挥作用。

履职尽责,服务提质增效

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发挥省减灾委成员单位作用,与省应急管理厅共同签署《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健全了救援协调的机制。重组省红十字赈济救援队和大众卫生救援队,组织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援力量定期开展培训,在全国首创开展全省红十字系统网上平台推演及实地灾害救援综合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援的能力。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被总会批复为中国红十字会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加强了备灾救灾的实力,累计出入库物资价值2.36亿多元。

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广受欢迎。深入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交通救护伴我行”“应急救护社区讲堂”“应急救护进机关”等应急救护活动,累计培训应急救护员12万余名,受益群众350万余人次。为郑州、洛阳地铁所有出入站点、全省部分高速服务区和郑州、安阳机场配备应急救护一体机722台,建设完成国内第一个地铁数字化红十字应急救护系统,截至目前,仅郑州地铁已成功使用AED对5名晕厥乘客实施院前急救,得到了各界好评。向全省公交车、网约车司机等高频出行人群免费发放20万只便携急救包。“急救地摊”救护培训活动被央视点赞,叫响全国。

为洛阳地铁全覆盖配备AED应急救护一体机.jpg

红十字人道救助项目深入人心。“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系列救助”项目,关注困难儿童,累计救助患儿12243人,救助金额3.17亿元;“红十字博爱送万家”项目,关注困难家庭,每年投入200万余元,双节期间开展入户慰问;“红十字助听”和“失能老人救助”项目,关注老年群体,每年投入100万余元,为困难老人配备助听设备、发放卫生用品;乡村振兴医疗救助项目,关注因病致贫的困难农村家庭,累计投入资金860万余元。

“红十字爱心相髓”品牌持续闪亮。全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超16.27万,成功捐献突破1400例。连续10年与省直工委联合开展“省直公务员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活动”,先后有超过21797人次献血7473600毫升,有1492名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全社会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团省委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高校宣传活动,今年全省60余所高校报名,超8万大学生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伟先后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其感人故事登上央视《新闻周刊》,阅读量达4.3亿人次。

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扎实开展。切实做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的宣传贯彻,积极加强捐献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组织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和遗体、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努力打造“器官捐献·生命接力”品牌。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45万,实现捐献3143例,使9216名患者重获新生。

夯实根基,汇聚人道力量

扎实推动红十字会改革。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切实推动系统改革,多次向省编委等相关部门汇报协调推进市县理顺体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党组成员分片包干督促,确保成效。通过改革,明确了省红十字会纳入省委党的群团组织序列管理,设立了监事会,确定了党组班子设置等,进一步优化了治理结构;全省130个县(市、区)红十字会理顺了管理体制,极大促进了我省红十字事业的全面发展。

人道筹资动员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省红十字会与省红十字基金会人道资源动员双轮驱动工作机制,发挥互联网筹资主渠道、主力军作用,连续3年参与“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众筹活动,筹款金额连年位居全国前列。搭建专业平台并维护好人道资源动员数据库,开发电子票据系统以优化捐赠体验;加强与捐赠人互动沟通,提高捐赠人服务水平,每年对作出重要贡献的捐赠人给予表彰。

宣传及志愿服务工作温暖社会。印发《河南省红十字会宣传工作管理办法》,积极构建业务与宣传融合、线上线下并进的宣传工作新模式。结合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和特色亮点,加强对优秀会员、志愿者、捐献者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加大网络宣传建设,组建了109人的网络宣传员队伍,进一步加强了网络宣传引导和舆情管理等工作。连续10年开展“红会送医计划”,被省文明办列为典型向社会宣传推介。全省注册红十字志愿者4.4万余人,志愿服务队701支,42名志愿者被总会表彰为先进典型志愿者,张菊、郑州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等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和“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爱心志愿者张菊,倾心公益28年,登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益广告,红十字志愿者已成为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力量。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蓬勃开展。积极协调各级文明办、共青团和教育等部门,拓展生命教育平台,推动生命教育进校园;开展青少年人道主义教育,组织“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月”;实施以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2023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新乡市调研期间批示,要求将我省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

红十字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把“公信力”建设作为全省红十字事业的生命线,扎实推进依法治会,先后制定出台《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议事规则》《河南省红十字会招标采购办法(试行)》等制度50余项,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项制度落在实处。持续建设“透明红会”,建成并投入使用“河南省红十字会综合应用平台”,以总会开展的透明度建设评价工作为抓手,及时对外发布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红十字会公信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红十字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凝聚社会爱心,抓牢抓实主责主业,全力推动全省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南省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