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名字将被刻在武汉这里……
时间:2024-11-28
11月18日,武汉老人陈梦娥因病去世,享年81岁。和3年前去世的老伴一样,她捐献出自己的遗体及眼角膜,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陈梦娥老人生前照
遵照老人生前遗愿,子女将其遗体捐献给武汉市红十字会武大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眼角膜捐献给了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她的名字将被镌刻在武汉市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内的武汉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时隔3年,她与老伴以这种方式“重逢”。
▲蒙正刚、陈梦娥老两口生前合影
陈梦娥的老伴蒙正刚,2021年9月21日因病去世后,遗体和眼角膜同样捐献给了武汉市红十字会武大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和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其眼角膜帮助两位患者重拾光明。
“我父母都是81岁去世的,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着遗体和眼角膜对社会有价值,能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在帮助母亲完成捐献手续的过程中,蒙女士虽然沉浸在悲痛中,但对父母先后捐献遗体和角膜之举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尊重。“父亲的名字已被镌刻在武汉市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内的武汉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母亲的名字也将镌刻在纪念碑上,恩爱的父母又可以以这种方式‘团聚’在一起了。”蒙女士介绍,父母都是武汉人,性格开朗乐观。母亲陈梦娥乐于助人,喜好唱歌。父亲同样喜欢艺术,对书法、绘画、种花都有研究,还会拉二胡,平时心情好时便会唱上一曲。老两口一唱一和,琴瑟和鸣。陈梦娥老人与老伴蒙正刚先生一生热爱艺术,深知生命的短暂与艺术的永恒。所以,他们选择以捐献遗体与眼角膜的方式,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蒙正刚老人生前照
蒙女士说,每年清明节到武汉市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为父亲祭扫时,看到市民敬献的鲜花,便更能理解父亲这一善举的伟大意义。“角膜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遗体对医学研究和科学进步都有帮助,我以后也会像父母一样捐献遗体和角膜。”经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评估,陈梦娥老人的眼角膜符合临床移植条件,将帮助两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正是有了像陈梦娥老人这样的爱心人士,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生命才能因奉献而更加美丽。
▲角膜移植手术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