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国老人的中国情缘
时间:2024-11-28
在西安交通大学遗体捐献者纪念园中,有一位外国友人的雕塑引人注目,他叫让·德·米里拜尔。
早年生涯:开启中国执教之旅
这是一位年过九旬的法国老人,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
让·德·米里拜尔,1919年8月5日生于法国巴黎,曾在格勒诺布尔大学攻读历史,获国家博士学位,中国名字叫“米睿哲”,是世界公认的著名学者。在游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年近50的他开始学汉语,并决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教,从此扎根中国生活工作了40年。1964年,他去巴西任教。1969年3月15日,来到香港,申请到中国大陆工作,没有得到批准。他便留在香港一所大学任教,耐心地等待机会。1976年7月,他获准到北京、大连、青岛、上海等地参观访问。同年9月,按中法文化交流协定,他由国家教育部派到西安,在西安外国语学院( 现更名西安外国语大学 ) 法语系担任教学工作,教授法语和法国的历史与文化,是西安外院法语专业建立以来首任官方派遣的外籍教师。在外院工作期间,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愈加浓厚的热爱,在年近50岁时开始学习汉语。“让”,是朋友和学校师生们送给他的最简洁的尊称。他说:“感谢四十年来无数朋友的关心、帮助、支持,是他们让我发现了深藏于中国的,特别是深藏于陕西的文化奇迹。英雄、智慧和圣贤的中国万岁!”
▲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七七级毕业留念合影
学术深耕:探寻中国文化宝藏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余,他经常到外院附近的陕西师范大学,在图书馆里查阅历史资料,从中国的老子、孔子以及中国人从历史到现在的生活方式、情感等,进行了多方位的学习研究。历时六年,让完成了《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的研究》专著,这部专著在法国出版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后被译成汉语出版,成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明代西北地区断代地方史的学术著作。
▲让先生的著作《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
此外,让还对中国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对中国医学历史资料的学习研究中,结交了许多医生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许多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将他们了解甚少的中国传统医学,写成了《简明中医外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两部著作。同时,让又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浓缩在《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一书,介绍给了法国人。在和许多中国人做了朋友后,让对中国人的勤劳,质朴及特有的智慧,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于是他和另外一位法国专家合著了一本《中国的智慧》,1997年在法国出版。他的许多同胞通过这一系列专著介绍,增进了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了解,从而被吸引到中国参观访问和学习。
▲让・德・米里拜尔先生
荣誉时刻:中法情谊的重要见证
1994年5月5日,法国驻华大使弗朗索瓦・普莱森专程来到西安,代表法国总统将一枚拿破仑勋章授予让。拿破仑勋章是法国最高等级的荣誉勋章,由200年前拿破仑一世设立。在胸前佩戴的这枚勋章上可以看到系着一条丝带,它有着鲜血一般的颜色。它提醒着我们:所有人类伟大的业绩,无不是用鲜血一一这一人类最为珍贵的馈赠浇铸而成的。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法国和世界各国所有为了解救他人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表达的一种敬意。让先生在接过勋章后对大使先生说:“大使先生,您代表法国人民为我授予这枚勋章。我想将它呈交给中国人民的代表代为保存,以表示我对中国人民的高度尊敬与欣赏。我感受得到中国农民和工人的勇气、技术专家的机敏、科学家和文学家的才华、医务工作者的忘我、行政人员的能力、艺术家的才能以及诗人的魅力。同时,感谢所有在座和在他处的中国人给予我热情不渝的帮助和热诚真挚的情谊。”让先生获得这枚代表法国最高荣誉的勋章后,立即转赠给了西安外国语学院永久收藏。让先生说:“这份荣誉是在与中国人友谊合作中获得的,应该与中国人民一起分享。将这枚勋章永远保存在中国,让中法文化交流就像这枚勋章一样永远流传。”
▲西安外国语学院特别授予让先生为终身名誉教授
1997年12月9日,让以“研究学者”的身份,拥有了中国永久居留证,成为陕西省第一个获得中国 “绿卡”的外国人。在西安居住30多年中,让为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将所有的情和爱都倾注给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他利用在法国的各种关系,积极促进和资助中国朋友赴法国留学和交流,同时又邀请了许多法国朋友来中国讲学交流。
除了帮助介绍和资助西安外院的师生外,让又拿出自己节俭的费用,先后资助了西安不少医生去法国留学讲课或从事科研工作,还说服法国卫生部门的官员,想方设法给留学的医生们提供奖学金,为此常自费往返于中法之间。让说他这样做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更多的法国人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希望中国更多的老师出国学习,然后再回来 “为人民服务”。
▲2012年8月5日,朋友们陪伴让先生度过95岁的生日
遗体捐献:铸就灵魂不朽丰碑
2014年,让荣获“中国好人”的称号。次年10月,他在西安去世,享年96岁。按照他的生前遗愿,身后将遗体捐献给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用于中国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如今,在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遗体捐献纪念园入口处的爱字碑背后,镶嵌着这位老人的头像。“ 让”身体立行,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一个纯粹的人,他至真至善的高尚情操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他扎根于西安,并把一生所有奉献给了中国,他选择把遗体捐献给中国,更把热爱中国的情怀和国际友好使者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热土。他至真至善的高尚情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坐标与灯塔,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