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十字·校园守护”民心工程项目圆满完成
时间:2025-01-17
天津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教委,在全市组织实施“红十字•校园守护”民心工程,在30所教育部认定急救试点校建设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广大师生掌握心肺复苏、应急避险等急救知识与技能,帮助青少年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理念,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扎实推进健康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一、抓落实、重实效,“校园守护行动”圆满完成
天津市红十字会以“三新”为突破口,以“三量”为主抓手,通过在立项阶段的广泛调研、实地考察,全面摸清查实底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化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引领,推动教室发挥安全体验、科普宣教、教学实践等综合示范功能,为每个教室配备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AED训练机和救护知识图版。
依托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建设,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与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充分结合,深入开展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市区两级红十字会进一步落实《市教委市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按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手册》(2023版)的规范内容,为试点校校医、保健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开展救护师资培训,为各校16周岁以上学生开展取证培训,根据相应课时,颁发心肺复苏证、创伤救护证或救护员证。面向16周岁以下学生开展了普及性培训。3月16日,市红十字会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民心工程项目首场培训,标志着全市“校园守护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共计200名师生分三期参加16课时红十字救护员培训。5月13日,市红十字会在天津医科大学举办民心工程高校系统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来自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10余所高校101名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班,培训班讲解了常见急症的判断、心理救援及现场救护、意外伤害、突发事件中的避险与救护、心肺复苏技能、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方法、创伤救护等内容。通过考核后,学员们取得天津市红十字会颁发的应急救护师资证书。同时,各区红十字会积极与区教育主管部门、各试点中小学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安排校园守护行动。6月12日,市首个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在天津市微山路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成的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占地近50平米,由1名德育主任分管负责,3名校医定期开展红十字“三救三献”知识宣讲和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并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观念、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急救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实现场景化体验、情景化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全年全市30个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已全部建设完成,市、区红十字会已完成取证培训9024人,普及讲座34203人,认证师资568人。
二、抓谋划、重宣传,“校园守护行动”确保落实
一是超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为做好2024年民心工程,市红十字会在2023年主动对接市教委相关部门,对标市委、市政府关于民心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精心设计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市红十字会与市教委联合签署下发《2024年实施“红十字·校园守护”行动民心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二是筹措资金,提供实施保障。市红十字会积极对接争取财政资金,得到了40万元的立项资金。充分利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所下发急救教具,为模拟人升级为联网模式,使每个教室所配备模拟人均能同步投屏显示,保障建成教室能够发挥安全体验、科普宣教、教学实践等综合示范功能,有效增强校园应急救护培训服务能力。三是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实施方案中明确市红十字会、市教委、各区红十字会与试点校责任分工,落实了责任。市红十字会确定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室建设标准,配备标准急救技能培训设施,明确统一的救护培训标准和生命健康教师的建设标准。与浙江国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确保了生命健康教室建设项目进度。四是加大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市区红十字会通过官微、官网广泛宣传“校园守护行动”,并积极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宣传项目进展。11月18日,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韩晓芬参加天津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向广大市民汇报“校园守护行动”完成情况与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成果。通过以上宣传,进一步加强“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社会氛围。
三、惠民生、暖民心,“校园守护行动”走深走实
通过“校园守护行动”的开展,各校将急救教育与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充分融合,推动了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保障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6月6日,“救在身边·守护校园平安”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首届红十字急救技能大赛在该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举行。本次大赛是普及学校急救教育,落实教育部全国急救教育试点校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扎实推进2024年市政府民心工程“红十字·校园守护”项目见行见效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校园赛事旨在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举办红十字急救技能大赛,既是对学生急救技能的全面检验,更是学校深化生命教育的生动实践。各区属急救教育试点中小学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取证培训或普及讲座培训。各区红十字会以民心工程项目为契机,进一步谋划好区红十字会与多部门联合实施生命教育联盟各项工作任务,扎实稳步在各区教育系统中小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红十字校园守护系列行动,以务实工作举措和实际行动展示红十字应有之为。
在今年第25个“世界急救日”期间,围绕“急救与运动”的主题,开展丰富活动。9月1日,和平区红十字会为汇文中学、第二南开中学的800余名高一军训新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生命安全教育课,同时拉开了教育系统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的序幕。9月4日,红桥区红十字会在天津市第五中学启动“红桥区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暨2024年‘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对高一年级35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心肺复苏+AED机”4学时取证培训。9月6日,依托静海区第一中学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为40名学生讲授了心肺复苏及AED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要点,并指导学生们利用模拟教学设备进行实操演练及考试。9月6日,市红十字会走进天津体育学院,开展主题为“关注运动安全,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来自学校37名师生参加此次培训,通过学习心肺复苏操作、AED机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考核获得心肺复苏单项培训证书。
“校园守护行动”进一步向校园外延伸,构建校内外学习培训体系。8月16日、23日,天津市红十字会在天开园培训基地,针对年龄在6-16岁的116名青少年开展了红十字“救”在身边——青少年救护员公益培训暨天津市红十字少年救援队训练营活动。本次活动是民心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延伸,旨在暑假期间通过培训使青少年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