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希望——佳木斯市举行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时间:2025-04-07
4月3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红十字会联合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共同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开启了一场有关“生命”与“希望”的温暖对话。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姜志梅,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奇云参加仪式并致辞。双鸭山市红十字会、佳木斯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同志,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器官捐献协调员、佳木斯大学医学各院系代表、基础医学院部分研究生、志愿者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等120余人参加了本次缅怀活动。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鞠躬默哀,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表达崇高敬意。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奇云在致辞中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捐献事业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希望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倡导“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动员、呼吁和号召更多力量加入到人体器官自愿捐献这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用行动汇聚起人道力量、点燃生命希望。
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姜志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谈到捐献事业很有感触。她说:“每一次医学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捐献者的无私托举。捐献者家属们以超越悲痛的大爱,让生命的告别成为永恒的馈赠。这份超越世俗的奉献,既是指引医者前行的星光,更是培育仁心仁术的沃土。”
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佳木斯市首例志愿遗体捐献者刘治种老师的女儿。尽管已80岁高龄,她仍专程从北京辗转赶来,在现场深情追忆了刘老师的生平事迹,令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依然牵挂着医学教育。那时我日夜守在他的病床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现在的医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真实的人体标本,这实在是个巨大的缺憾。’正是这份牵挂,让他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遗体捐献者家属刘晓非的发言感人肺腑,让人不禁落泪。
活动尾声,与会人员为捐献者敬献花篮,大家依次将手中的鲜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向奉献人间大爱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表达崇敬与怀念。
据悉,目前,我市累计实现遗体捐献51例,眼角膜捐献4例,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动员6.4万人次,实施无偿献血1.4万人次和造血干细胞捐献12人次。
生命之约,大爱传递。捐献者用无私奉献的大爱善举,生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内涵和“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用最后的馈赠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下一步,全市红十字系统将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进一步加强与卫健、民政、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等相关单位密切协作,规范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志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工作,推动我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