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公园里的“急救地摊”
——记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赵孝明
时间:2025-04-22
在山东德州齐河县大清河边,夜幕降临时,一盏明亮的灯光下,一个特殊的“地摊”悄然开张。这并非售卖商品的普通摊位,而是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赵孝明设立的“急救地摊”。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已有上万人在此跟随赵孝明学习急救技能。“最让我激动的是,身边真的有人用我教的知识救了人!”赵孝明说。
把“急救课堂”搬进公园
齐河县体育公园位于大清河旁,是居民健身的地方,也是大家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赵孝明的“急救地摊”就设在此处。
“上身前倾,肩膀打直,垂直向下用力。来,跟着我数,一、二、三……”赵孝明半跪在地上,胸前挂着麦克风,全神贯注地引导一位居民进行心肺复苏规范操作。不少人围在小摊周边,认真观看示范操作。
今年42岁的赵孝明,就职于当地某企业。他与急救的缘分可追溯到7年前。“我的父亲是军人,母亲在我上小学前带我随军,军旅情怀或许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我从小就想成为军人。但因近视,无奈改变了梦想。” 赵孝明说。
2018年,县蓝天救援队招募首批成员,未能圆梦军营的他,凭着一腔热血,毫不犹豫地加入队伍。在此期间,他考取救护证,并逐步成为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起初只想多掌握一项技能的他,就此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2023年,为更广泛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县红十字会提出利用志愿者下班后时间,在广场摆“急救地摊”的想法。
“把课堂挪到室外,选在晚饭后开展,让人们散步时顺便学急救知识,这方式太棒了!” 赵孝明积极响应,迅速规划时间地点,于2023年暑假摆起“急救地摊”。
每场培训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
2023年的某天,一条“赵老师,谢谢你!”的微信消息让赵孝明心生疑惑。询问后得知,发消息的是县某幼儿园老师。当天,这位老师带4岁儿子出门游玩,孩子不慎被糖果卡住喉咙。危急时刻,老师想起几天前赵孝明为幼儿园老师进行的急救知识培训,立即抱起孩子,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拍打孩子背部,不到1分钟,孩子吐出异物,转危为安。
去年,救援队队员在参加晚宴期间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一名女士成功排出异物。就在救人的当天上午,这名队员刚刚接受过赵孝明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学员成功救了人,我打心底里高兴。” 近两年来,像这样参加培训后成功施救的事例,至少已有3起。
随着“出摊”次数增多,普及急救知识的想法在赵孝明心中愈发坚定。他多次在培训中回忆起舅舅因心脏病被医护人员抢救的场景。
“五六年前,舅舅心脏不适去医院就医,在挂号等待时突发心脏骤停,晕倒在导医台。” 赵孝明回忆,“当时听长辈说,医护人员立刻对舅舅进行心肺复苏,转运病床期间也未停歇,持续了半个小时,将舅舅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有的人就在等待救护车过程中,眼睁睁看着亲人在怀中逝去。所以我每次上课都会说,这些急救知识,我希望你永远用不上,但更希望你需要用时能会。”赵孝明感慨。
创新教学让急救知识更接地气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为让民众更好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赵孝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固定急救技能的同时,还科普急救原理,讲解通俗易懂。
近两年来,“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救人”成为热门话题。教学时,赵孝明不仅讲解AED的使用场景及正确使用方法,还会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心脏有个窦房结,会发放电活动,传导到心脏各处,使心脏有规律、有节律地收缩。可以打个比方,老师让学生读书,老师离开班级后,有些学生可能交头接耳,课堂纪律变乱。当老师再次进入班级,同学们会立刻安静,恢复整齐读书声。AED的原理也是如此,老师就是那台AED,通过大电流整治课堂纪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率跳动。”
赵孝明还经常参加无偿献血。2002年,还在德州学院上大学的他,开始踏上献血之路。此后,他几乎每年献血一次,前年还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目前,赵孝明的急救地摊已开展两年,每年夏夜固定持续3个月,闲暇时他也会摆摊教学。目前,已有超万人在赵孝明的急救摊位学习过急救知识。
“将急救知识普及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让医学科普更接地气。这不仅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急救技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知识,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赵孝明说,希望更多人自发自愿加入学习急救技能的行列,怀着大爱之心,在他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让更多生命在危险来临时能得到及时救助与守护。
来源:德州晚报
记者:王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