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打造5分钟生命“急救圈”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红十字景区救护站建设侧记

时间:2025-07-18

“漂流区入口有游客摔伤!”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红叶柿岩景区安保处长徐长栋的对讲机骤然响起救援信息。随即,景区指挥中心大屏切换至事发点监控——景区红十字救援队员带着急救包迅速奔向现场。从呼救到救援力量抵达,仅用时4分37秒。

近年来,博山区创新探索“红会+文旅”融合模式,用18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200余名红十字救护员、1.2万小时志愿服务,构筑起覆盖A级景区全域的生命防线。

构建立体安全网

“岜山景区采取‘红企联动’创新模式与企业共建基地,将红十字救护课程融入青少年研学活动,这里既是景区打卡点,更是急救知识传播站。”在岜山景区的省级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内,一场面向青少年的应急救护培训正在进行。

区红十字会在红叶柿岩景区建设红十字救护站,并建立了线上监控指挥系统,定期开展线上救援情景模拟演练,实现了线上指挥、现场救援救护;在颜神古镇景区布设“三大捐献”宣传点,游客可以在生命教育主题街区进行沉浸式体验。

2024年5月,区红十字会联合区风景委、区文旅局联合下发《博山区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区13处A级景区建成了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配置18台AED以及急救箱、担架等急救设施和拐杖、雨伞、针线等便民用品,每个景区至少配有3名红十字救护员。

区红十字会创新“全员普及+专业驻守”模式,景区核心岗位员工全员接受急救培训并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2024年,新增红十字救护员200余人,各景区与专业救援队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专业救援力量常态化入驻值守。在重要节假日,公安干警、医务人员、救援队、红十字志愿者合力值守,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联动、第一时间处置”。

3月28日,红叶柿岩景区开展了第一季度综合应急演练,当地红十字会、应急管理局、文旅局、消防救援大队、医疗、公安等6个部门集体参与,通过“实战”提升多部门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

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青云介绍,区红十字会还在景区设立“爱心服务站”“流动服务岗”,组织安保、导游、商户等志愿者组建景区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问询导览、失物招领、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年均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

安全网的“流量密码”

“过去找AED要靠运气,现在靠科技。”游客刘先生展示手机小程序:点击“AED在您身边”,附近的AED设备位置尽收眼底。同时,区红十字会整合景区监控系统和120急救平台,建立线上监控指挥系统,当有游客发生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向救护站、救援队推送最优急救方案,年均处置突发事件60余起。

在红叶柿岩景区的“急救体验角”,上海游客陈女士在体验完心肺复苏自助练习后感慨:“这比拍照打卡更有意义!”这样的体验角,在博山的景区里还有3个,游客可以通过生命岛模拟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操作,年均参与游客超2万人次。

救援队员、应急救护培训师资李华在景区开通了急救知识直播,普及户外安全防护,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已经有粉丝6000余人、点赞数3.8万。

区红十字会还定期面向景区从业人员及游客举办“急救技能挑战赛”“家庭急救课堂”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并依托景区博爱书屋、步道、休憩区,设置了红十字书籍阅览区、文化长廊,宣传讲述红十字运动知识、应急救护知识、“三献”捐献者感人事迹,成为“行走的生命教育课堂”。

韩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