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记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庞浩

时间:2025-07-18

2007年7月,一位毕业生提上行囊义无反顾前往新疆的身影从容坚定;2022年3月,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疫情高风险核心区,凌晨3时,他带领物资保障组争分夺秒搬运物资不停歇的身影格外醒目;2024年1月,一张穿梭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帮办代办招引项目手续的坚毅面庞分外动人;2025年7月1日,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滨州市第8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西部计划援疆青年,到冲锋在前的“抗疫先锋”,再到项目招引的“攻坚能手”,再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生命接力”,阳信县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庞浩用18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青春在边疆上淬炼

2007年大学毕业后,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服务口号,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庞浩毅然报名了当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达新疆后被分配至塔城地区裕民县,也就是小白杨哨所的所在地。

在条件艰苦的边疆,庞浩克服了环境差异、饮食不适、文化障碍等困难,认真开展基层服务工作,以责任担当为笔,以青春热情为墨,立足本职工作,做到体贴入微服务,耐心细致讲解,主动担当、服务青年,在裕民县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汗水,为服务西部贡献力量。他说:“这段经历给予了我一生都会坚持的责任与担当的信念。”

初心在服务中坚守

在结束西部计划服务之后,庞浩选择了回到家乡继续服务基层。为了尽快摸清村情,了解民意,他常常利用午休、下班时间入户调研、实地考察,逐渐地手上的“路线地图”也升级为“村情地图”。在12年的乡镇工作中,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托起责任,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他的坚守为当地环境综合整治、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联建等乡村振兴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年3月,阳信县翟王镇突发疫情,庞浩临危受命,勇挑物资保障组重担。他身先士卒,带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30余名队员在随时会被隔离的情况下,连续高强度工作38个日夜,争分夺秒协调资源、组织调运、精准发放物资。在他的带领下,保障组为92个自然村的3万余名居家群众和20余家企业留守职工累计高效配送各类时蔬、米面肉蛋奶及各类防疫物资一万余组次,有力保障了封控期间群众生活必需品的有序、充足供应。

承诺在行动里践行

2013年,庞浩在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阳信县第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只觉得多留一份血样,就可能多给患者一个希望”。

时隔12年,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他配型成功的电话时,庞浩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愿意!”

为达到最佳捐献状态,他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锻炼、调整饮食,同时为了不影响项目招引的正常推进,他主动担当、迎难而上,调整工作安排,争分夺秒梳理重点项目清单,逐项分解当前重点工作,确保项目招引与生命救援“两手抓、两不误”。

阳信县经济开发区领导得知后高度重视,举全单位之力支持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福清表示:“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将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庞浩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

孙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