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小桔灯”为捐献者家属照亮前路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红十字会“小桔灯”微笑行志愿服务项目纪实

时间:2025-07-18

“这个相册做得太漂亮了,谢谢你们。”近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仁爱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器官捐献者家属吴艳红家,向她及其女儿展示志愿者帮忙制作的儿童成长相册。2022年,吴艳红的丈夫、退役军人钱芳炎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她忍痛捐出丈夫身上所有可用器官,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让2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为捐献者家庭的孩子制作成长相册是衢江区红十字会“小桔灯”微笑行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之一。

2024年,衢江区红十字会受省红十字会“小桔灯”器官捐献者子女助学项目启发,同时结合此前开展的“你留下爱、我帮你行孝”帮扶器官捐献家庭老人项目,升级启动“小桔灯”微笑行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关注器官捐献者家庭中的“一老一小”群体,提供陪伴关爱、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互助帮扶等服务。

以需求为导向拓展“靶向服务”

衢江区迄今已实现45例器官捐献,其中,66%的捐献者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这些捐献者家庭中有3户成为失独家庭,捐献者子女中有6人被纳入省红十字会“小桔灯”助学项目,另有8人被纳入区红十字会的助学项目,共计14人。

“我们尝试去想,如果家中的‘顶梁柱’还在,他们会做些什么?会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会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家人们过生日时有蛋糕,过年时有新衣服,能到网红景区打卡,能拍很多孩子成长的照片并制作成相册……”说起升级项目的初衷,“小桔灯”微笑行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衢江区红十字会秘书长陈婷设想了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幸福场景,“安排家属体检,关注他们的健康情况,是我们的一次有益尝试”。

5月28日,衢江区红十字会“小桔灯”微笑行志愿服务项目在区中医院智造新城院区体检中心开展专场活动,为8名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在仁爱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全程一对一陪同下,8名家属依次完成登记建档、项目导检等流程。体检涵盖血常规、心电图、腹部彩超等12项基础项目,特别针对中老年家属增设骨密度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等项目。区红十字会还邀请医疗专家进行体检报告解读,为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

捐献者家属胡炎祥说:“以前都没有参加过体检,红十字会组织我们来体检,非常关心我们。这次不仅查得全面,志愿者还像家人一样陪着,心里特别暖。”

这次活动成为“小桔灯”项目以捐献者家属需求为导向拓展“靶向服务”升级的一次典型示范。

项目初期,衢江区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开展走访行动。志愿者驱车200余公里,奔赴浮石街道、廿里镇、全旺镇、上方镇、云溪乡等乡镇(街道),详细了解捐献者家属目前的生活情况、需要解决的困难等。

“走访中,我们感受到在这些家庭中,因中青年子女的意外去世,老人失去了子女的关心,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仁爱志愿服务队队长傅谷盈是行动领队人之一,面对捐献者家属的生活现状,她有很多感触:“很多捐献者家庭生活在农村地区,家里老人从来没参加过体检。我们就想帮助他们做一次全面检查,明确他们的身体状况,也方便我们后续跟进服务,无论安排志愿者陪伴还是陪同就医都能有所依据。”

建立结对关系拓展“可持续关爱”

2019年,衢江区仁爱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就是“你留下爱、我帮你行孝”项目执行者,曾组织志愿者定期慰问杜泽镇上六村捐献者家属舒良光老人。

2013年10月,舒良光唯一的儿子舒海峰因突发脑血管意外去世,年仅36岁。家人将他有用的器官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舒良光早年因脑出血导致半身偏瘫,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勉强可以自理。老年丧子的打击,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志愿者每月上门陪伴老人唠家常,筹集资金购买衣物、电器及其他生活用品,定期为老人理发、整理房间,遇年节时帮老人做好饺子、清明粿、葱花馒头,存放在冰箱里……该行动一直持续到2022年7月31日,老人去世。

项目升级后,衢江区红十字会联合志愿服务队,将定期慰问进一步拓展至更多捐献者家庭。

“我们建立了覆盖45户捐献者家庭的信息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构、健康状况及帮扶意愿。在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的前提下,确定志愿者结对家庭。”陈婷介绍,结对志愿服务活动分两个方面:一是“护桑榆”——关爱器官捐献家庭父母行动,共结对6户。在清明节、重阳节、新年期间走访慰问捐献者家庭的老人,定期上门为老人开展大扫除、理发、陪伴、体检乃至送医等志愿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二是“伴成长”——关爱捐献者未成年子女行动,共结对9户。除为捐献者家庭的孩子发放助学款外,每年在孩子生日、“六一”儿童节、寒暑假期间开展庆生、送节日祝福、领微心愿、假期夏令营陪伴,拍全家福、制作成长影集等志愿服务活动。

“每年‘六一’前后,我们都会为孩子们送去蛋糕和祝福。寒暑假期间,也会定期走访这些有孩子的家庭,看看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遇到困难。”近日,傅谷盈率队为包括吴艳红家在内的9户结对器官捐献者家庭的孩子一一送去了成长相册及慰问品等:“因为父亲或母亲的离世,这些孩子的生活不免有很多缺憾,其中不少孩子缺少类似相册这样的成长记录,所以我们决定帮忙补上这一项。”

2025年上半年,傅谷盈的团队分别联系9户结对家庭,从家长的手机里收集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又整理了近两年孩子们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留影,一一制作了装帧精美又独一无二的成长相册,在暑假刚开始时送到孩子们手中。

弥补情感缺失获得“心灵共鸣”

“阿姨,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去基地玩啊?”给吴艳红家中的两个女儿送成长相册时,小女儿念念不忘的“基地”是衢江区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

2024年暑假期间,衢江区红十字会联合仁爱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在区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启动了“小桔灯”红十字亲子夏令营。夏令营以“由心出发,让爱飞翔”为主题,邀请器官捐献家庭未成年子女及其监护人入营,聚焦亲情陪伴、心理支持,通过技能学习、参观体验、团队合作、才艺展示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努力、乐观向上,引导他们增强自信,做更好的自己。

“夏令营不仅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更是一次深刻而意义非凡的生命教育与情感联结之旅。”陈婷说:“我们希望通过项目活动,让器官捐献者家属能找到一个集体,结识相似经历的伙伴并获得精神支持和疗愈。”

夏令营结束后,捐献者子女朱家姐妹分别留言——“山里的天空格外湛蓝,白云朵朵,阳光通过树叶洒下圆形的光芒,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我在这里十分开心。”“走进大山,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舒畅起来了,那里的水很清,草很绿,花很红,就像走进了仙境一样。这次的夏令营让我十分意犹未尽,期待下次的活动……”

朱家姐妹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一直牵动着傅谷盈的心:“刚刚接触她们时,她们既不爱说话,也不爱笑,每次面对我们都拉着脸、嘟着嘴,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朱家姐妹的父亲在2018年因车祸去世,年仅37岁,捐献了肝脏、双肾和眼角膜,挽救了数个家庭。后来母亲改嫁,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由爷爷奶奶抚养。因为家庭变故,姐妹俩虽成绩素来优异,性格却逐渐变得内向、封闭。

“每次见到她们,我都要拉着她们拍拍照片。”傅谷盈回忆:“她们不爱笑,我就总说,‘女孩子嘛笑起来才漂亮啊,8颗牙要露出来’‘你不笑,我就不停哦,一直拍到你笑为止’。”慢慢地,朱家姐妹不仅脸上多了笑容,看见志愿者上门也会打招呼,说“谢谢阿姨”了,让傅谷盈欣慰不已。

“捐献者家属的生活在继续,但情感上是缺失的。我们希望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得更有温度,把对这些家庭的关心做得更细、范围更广,把器官捐献工作的‘后半段关怀’做扎实。”陈婷表示,“通过我们的活动,捐献者家属特别是孩子们结识了一群有着相似经历的小伙伴,他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可以彼此倾诉、互相汲取力量。每一个曾经孤立无助的‘情感孤岛’,如今都可能获得充满温暖与理解的‘心灵共鸣’。”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