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地方工作动态 >> 正文

云备灾助力韧性社区

——中国红基会“爱心云备灾—博爱赈济券”备灾项目在北京试点纪实

时间:2025-07-18

“老人过日子都比较节省,日常吃的、用的两方面就是花费的大头。遇到大雨成灾这样的特殊情况,也是这两方面的需求更多。”7月10日,75岁的焦大爷代表自己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中路北社区的90余岁老母亲来到京客隆超市团结湖店,领取并核销博爱赈济券。此时,暴雨初歇的北京街头,最深处可没过脚面的道路积水尚未完全退去,闷热潮湿的空气预示着下一场大雨仍在酝酿中。

2024年10月31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导,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爱心云备灾—博爱赈济券”项目在北京启动。2025年,项目计划在北京选定社区开展试点,并于1年内建立项目实施规范。中路北社区成为项目12个试点社区之一。

数字赋能提升备灾效率

与焦大爷一起来到超市采购生活物资的还有史文梁和郭凤昌两位高龄老人的家人,她们也代表自家老人领取了博爱赈济券。

“领券时有街道和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指导,扫码登录爱心平台,完成身份验证就好了,也就花了几分钟时间。核销时点开微信结账自动扣除,非常方便。”郭大姐边说边展示了自己的购物单据,她为自己不方便出门的老父亲选购了数包面粉、挂面等可以长期存放的食品,又捎带买了酱油、蜂蜜、酸奶等调味品和零食,“够老人吃一阵子的”。单据显示,在商品折扣和赈济券核销后,郭大姐为这次采购自付2.05元钱。

当天,中路北社区共有44名受益人领取博爱赈济券。一周前,还有30名受益人完成领券。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部工作人员冯浩然介绍,未来两个月内,即北京汛期结束之前,项目将为6个试点社区共计598位受益人先后发放3批,额度分别是200元、400元、400元的博爱赈济券,为其提供响应灾害的资金援助,支持社区居民根据自身需要购置备灾和灾后生活物资。

“项目设计中,三批赈济券的发放分别对应备灾、灾害预警、灾害发生三个时间节点,目的是减轻社区居民应对灾害的经济负担,提升居民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冯浩然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受灾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及时、高效、完善的救助。但在灾害发生后,仍存在救助物资无法满足受灾群众个性化需求以及一些特殊群体需求的情况。”冯浩然表示:“针对这种情况,现金券作为现金援助的方式之一,可以有效补充物资援助的短板,满足受益人的多元需求。博爱赈济券是结合了数字科技和创新支付手段的一种现金券形式,可以和物资发放等救援手段同时实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灾后救助物资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现象,是现行救援手段的有益补充。”

多方合作理顺备灾链路

“中路北社区属于北京CBD的功能区域范畴,具有超一线城市社区的特点,社区流动人口多、年龄结构差异大,如何提升居民尤其是社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安全和自救能力,一直是团结湖街道和社区工作的重点。”中路北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凤萍说。

“爱心云备灾”项目针对该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政府指导、行业协调、社会参与、技术支撑”的系统性应急救灾响应机制。

中路北社区通过日常走访更新的居民基本情况“数据库”,筛选出100位项目受益人,包括失能、高龄、独居老人,重残或一户多残等困难家庭人员等。

受益人领券登录的“爱心平台”全称是“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平台”,由腾讯公司设计制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整合微信小程序、消费券核销、线上支付等功能,确保捐赠资金安全、透明使用。项目资金亦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

在中路北社区联络居民、为居民领券提供指导服务、走访确定爱心商家的社会组织是北京知和韧性应急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知和韧中心”)。该组织是北京市红十字会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专注基层单位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为中路北社区受益人核销赈济券提供方便的爱心商家是京客隆超市。“在爱心商家筛选方面,我们有一定标准。”知和韧中心项目负责人倪迎介绍,爱心商家需位于社区内、有一定规模,在居民中有好口碑,且有“为民服务”的爱心和意愿。

目前,与项目达成合作的爱心商家除京客隆外,还有物美生活超市、美廉美超市及线上购物平台京东锦礼等。

冯浩然表示,“爱心云备灾—博爱赈济券”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创新支付让防灾减灾救灾链路更加精准、便捷、可追溯。项目将探索建设数字化备灾能力,并建立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爱心商户、属地社会组织配套的救灾应急响应机制。

爱心赈济提升社区韧性

“事实上,项目并不以发放赈济券或现金为最终目的。我们希望在发放赈济券的同时,结合宣讲、技能培训等形式,切实提升居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冯浩然介绍,项目借鉴红十字博爱家园韧性社区“自下而上、社区参与”的理念,让受益居民充分参与到项目需求调研和内容设计中,携手制定切实满足实际需求、居民重点关注的应急救灾方案。

1月13日,知和韧中心在中路北社区举办首场活动,由社区街道、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居民、脆弱人群及物业人员等分4组共计30人参与活动。参与人员通过绘制社区资源图和历史线图的方式,分析讨论社区潜在灾害风险,回顾社区具备的灾后自救能力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迄今,项目在中路北社区共计开展9场防灾减灾培训,共计291位居民参加培训。其中,技能培训有6场,分别讲解如何应对暴雨、冰雪等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以及在地震、火灾等灾难时如何逃生,还特别为居民传授了应急救护技能。另外3场培训是桌面演练,内容分别是应对冰雪灾害、社区突发火情和地震。

2024年12月13日,“爱心云备灾—博爱赈济券”项目在朝阳区安贞街道举办首场社区参与式活动,来自安贞街道和安华里社区的干部、居民共计37人共同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救灾响应方案。由北京市军红救援队负责项目在安贞街道的落地执行。截至目前,项目已为北京朝阳区、昌平区、大兴区共5个街道/乡6个社区/村的1600余人次居民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

“这些培训活动和发放博爱赈济券的行动组合在一起,将进一步完善地区应急救灾响应机制,做好对原有救灾体系的有效补充,完善韧性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地区居民在灾害来临的时候能更有安全感。”冯浩然说:“年内,我们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的建设方案,进而推动该项目在灾害多发区域落地。”

记者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