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应急救护 >> 正文

用“路演”织密安全防线

——湖北省广水市红十字会防溺水急救路演活动侧记

时间:2025-08-12

7月26日19时,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滨河公园广场人头攒动,由广水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生命守护课”——防溺水急救路演活动正火热进行,红十字救护师资现场“开课”,手把手传授“救命招”,为市民编织起一道夏季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织密扎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主动下沉守护“安全线”

广水市下辖18个镇(街道)、40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69万人,当地水情复杂,防溺水形势严峻。

2018年,市红十字会还没有独立建制,防溺水急救路演活动面临无独立机构、无基层组织、无专业队伍的困境。

如何突破瓶颈?市红十字会借鉴商业路演“轻量化、互动化、场景化”特点,将其移植到急救知识推广中,让急救培训走出会议室、走进人流密集开放场所,破解了时空限制、师资短缺、群众参与度低三大难题,成为打通急救知识普及“最后一米”的关键“钥匙”。

2018年7月9日,市红十字会在滨河公园举办首场溺水急救路演。自此,防溺水“路演模式”应运而生。活动现场,应急救护师资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溺水事故的预防要点、应急处置流程,重点演示了岸上救援、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关键技能,让市民直观掌握防溺水急救技能,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实习实训一个月,5次参与防溺水急救路演志愿服务,通过现场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溺水急救的技能。我将把红十字精神和防溺水知识及时传递给群众、服务于社会。”三峡大学暑期实习生晏紫涵说。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累计开展路演112场、覆盖群众近8万人次,2000余名群众在模拟人上实操心肺复苏、3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实现急救知识从“纸上到手上”的真实转变。

志愿服务撑起“安全伞”

7月14日,市红十字会“安全‘童’行、守护当‘夏’”防溺水路演活动,在应山街道黑虎冲社区渡槽广场举行。2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用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数据,向市民阐述溺水事故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市红十字会不断创新防溺水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方案,成立市、镇、村三级防溺水志愿服务队伍,不定期开展防溺水技能培训会,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能战斗”。

53岁的吴礼红2019年注册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6年间,他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余场次,服务时长达400小时。应急救护培训、溺水知识宣传、搬运物资等志愿活动中,都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他被随州市红十字会授予“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称号。

让志愿者唱“主角”,一直是该会预防溺水工作的“重头戏”。

黄晓莉是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队长,曾多次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获得国家级救护师资证书。近年来,她先后参与应急救护培训30余场次,培训救护员2000余名;参加活动110余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2024年7月,在随州市“应急救护师资讲课大比武”竞赛中,黄晓莉与团队荣获团体第一名。

系统推进织密“安全网”

市红十字会把防溺水工作作为民生大事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前布局,系统推进,切实织密防溺水“安全网”,筑牢生命“防护墙”。

市红十字会着力打造由20余名专业讲师、50余名宣传员组成的防溺水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撑起“安全伞”。2023年,市红十字会依托网络筹资及“博爱校医室”项目配备17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放置于全市人口密集场所及部分中小学校;2024年,依托“救在身边”防溺水、便民急救箱网络筹资项目,采购544个便民急救箱,放置于全市人流密集场所和发放给各镇(街道)红十字基层组织,并采购一批救生衣、救生圈、照明灯等救援物资发放给各地,增强基层组织救援物资储备。

“路演模式”不仅是破解基层急救培训难题的“金钥匙”,更是激活群众急救意识的“催化剂”。目前,该市有2万余名群众掌握心肺复苏技能,300余名志愿者成长为“急救达人”。

市红十字会不断健全防溺水路演机制,已经形成社区主动邀约、志愿者主动参与、群众主动传播的“三方联动”格局。从防溺水“路演”起步,到应急救护科普,再到“三心”生命教育,市红十字会聚力构建“救心、养心、育心”三位一体全链条生命教育体系。“责任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防溺水路演,用开放空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用持续传播筑牢了急救防线。下一步,我们将深化这一模式,用责任担当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蕾表示。

刘小斌  吴财荣  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