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仁心仁术 生命摆渡

——记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卢君

时间:2025-08-12

在赣南大地上,有这样一位医者:身着白大褂时,他是守护生命的麻醉科主任;佩戴党员徽章时,他是冲锋在前的党支部书记;挽起衣袖时,他成了传递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5年6月13日,拥有23年党龄的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第二党支部书记、麻醉科学科带头人卢君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顺利捐献23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大余县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曙光。这位始终将“为人民服务”镌刻在心的共产党员,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与党员担当的双重底色。

初心如磐:14年坚守的生命承诺

2011年9月,时年29岁的卢君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作为麻醉科医生,他见过太多血液病患者对生的渴望;作为共产党员,他更记得入党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郑重填写了志愿登记表,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入库志愿者。此后14年,他始终保持每年献血的习惯,累计献血量达4700毫升。

作为学科带头人,卢君在工作中始终以身作则。他深知麻醉科在医院诊疗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为了提高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他带领团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2021年以来,他牵头完成了3项新技术项目,主持及参与3项市级课题,推动麻醉科逐步成为医院重点专科。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以病人为中心,秉持“只要病人需要,随时待命”的原则,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紧急呼叫,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从不推辞。同事们常说:“卢主任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他的办公室灯光总是最晚熄灭。”

但同事们更记得他的“低调”,收到锦旗总是说“这是我们该做的”,就连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也是医院办公室在对接红十字会时才偶然得知。而在荣誉面前,他总是轻描淡写——2018年、2021年,他两次被大余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他又获得“县优秀医师”称号,这些奖状和证书,他都悄悄收在办公室抽屉里。

使命在肩:双重身份的生命接力

2025年4月9日,正在手术室准备手术的卢君接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您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是否愿意捐献?”“我是党员,更是医生,必须去!”他的回答斩钉截铁。

接下来的高分辨配型、健康体检,卢君都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尽管身体疲惫,但一想到远方等待救治的患者,他便充满坚定。最让人感动的是检测血样采集环节——他的妻子、医院检验科职工李泽艳主动为丈夫采血。“作为家人,我心疼他的劳累,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更懂这份捐献的意义。”李泽艳握着采血针的手格外轻柔,这对医务伉俪用特殊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双人接力”。

医院党委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协调其他医生承担卢君的工作任务,“卢主任平时总把休息机会让给年轻医生,这次我们必须保障他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赖北平说。医院党委书记肖龙在得知这一情况时说:“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为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更能向社会传递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正能量,我们要号召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为拯救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卢君是大余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大余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已有5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

6月13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看着穿刺针插入血管,护士关切地问:“痛吗?”卢君露出轻松的笑容:“想到远方的患者即将重获新生,这点痛真的不算什么。”近5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温和的语气,还掏出提前写好的贺卡请护士转交给患者。贺卡上工整地写着:“愿你早日战胜病魔,拥抱阳光。”

“卢书记平时总说‘党员就要冲在前’,这次他用行动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党课。”第二党支部党员王军说。卢君用20年从医路、23年党龄,书写了“医者仁心”的最佳注脚。

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