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老夫妇先后成为“大体老师”
时间:2025-08-19
8月7日,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85岁老人赵光安详离世。遵照其生前的遗愿,家人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大体老师”。老人的眼角膜与脑组织也将用于拯救失明患者和医学研究。
“母亲总会把记有捐献联系电话的卡片带在身边,一年到头叮嘱很多次。”赵光的女儿王进云说。
赵光是一个生活乐观、紧跟潮流的人。她离开后,王进云收拾母亲的遗物,整理出了厚厚一摞手抄本,封面上写着“教育”“政治”“实用妙招”“养生保健”等内容。这些都是赵光对着手机视频反复暂停、逐字抄录的。王进云说:“母亲这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学会用智能手机后,看到好内容就会摘抄下来,特别认真。”
近两年,赵光虽然深受疾病困扰,但从未动摇过捐献的决心。今年5月,身体日渐衰弱的赵光颤抖地写下遗书:“当我离开后,请我的女儿王进云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将我的遗体运走,我的器官也许还有用。”她还细心交代,要先通知女儿再通知医院,以免耽误别人的工作时间,字里行间满是对他人的体谅。
早在2016年,赵光就与丈夫王加达共同签署了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直到手续办妥后,老两口才将这个决定告诉子女。
王进云坦言:“考虑到父母要为国家医学研究作贡献的心意,我和哥哥都表示理解和尊重。”王加达是有着30多年军龄的退伍老兵,自1982年转业至民政局工作后,参与了殡葬改革。深感殡葬工作的不易,王加达积极提倡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葬。而赵光是医院退休人员,对医学研究亦有执念。
2019年,王加达因病去世后,赵光便遵照其遗愿捐献了遗体。当时,面对一些不解和质疑,赵光表示:“现在不都是倡导厚养薄葬吗,那就从我做起。想念逝者的时候就看看生前的照片,我家老王16岁参军,在部队工作30余年,死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他的一生是光荣和自豪的,值得后辈们学习。”
东红